据媒体报道,一名女子在北京广安门医院怒斥号贩子的视频引爆舆论。
虽然警方打击和媒体曝光从未停歇,号贩子却屡禁不绝。中国的医改到底难在哪?这又是一个知易行难的问题。医疗行业是一个昂贵的行业,在任何国家,医疗费用都是不断增长的,都面临着医改的压力。把医保变成高福利的国家,近些年都有些不支,但如果医保大部分由个人买单,也是不能承受之重。这个问题没有最佳答案,但大致有个共识,完全的公益性和完全的市场化都不可取,如何在本国国情下搭配公益性和市场化的度,就是各国医改的破局所在。
我们的医疗行业,医生的服务很便宜,企业的药很贵。原本是想将医疗定义为廉价服务,让公众看得起病,但财政补贴少得可怜。医院必须创收,而且这种创收冲动一旦投放到市场环境里便被放大,按下葫芦浮起瓢,堤内损失堤外补,药价高企,红包潜行,价格没有降下去,本来属于医生劳动价值和技术价值的正当收入,也不得不以相当部分的灰色收入存在,降低了医生的职业尊严。
医改千头万绪,首先要给医生的收入正名,将医生的收入增加至市场合理水平,剔掉灰色收入。有一份体面的收入,医生就无需去“开大处方”。
承认医生收入需要提高的另一面,是国家需要增加国民的医疗福利。否则,对于公众而言,依然是看不起病。尽管我们的财政已经越来越倾斜于养老、医疗这样的“纯民生”,但毋庸讳言,更多的钱还是用于投资。正如前述所说,现代医疗愈发昂贵,不仅是因为培养医生的人力成本趋高,也是因为医疗设备和药品的研发成本趋高。普通人如果没有国家福利支撑,是很难应对的。如果政府不增加投入,医保就会变成一个价低质次的低水平福利,医改仍是个死结。这是医改的供给侧改革:放权、让利、割肉。
最后,市场化是重要的补充,市场化既包括健康保险,也包括引入竞争、定价权下放或取消,增加医疗本土化研发,尽可能借助市场之手降低医疗市场的整体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