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
钟南山:多年行医的经历告诉我,医学人文精神是调动患者治病积极性、解决其病痛的重要组成部分。乐观的情绪对病情的转归和预后可起到重要作用,而这种心情很大程度源于医患间积极的人文交流。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不能简单理解为“态度好”,它表现为医生对患者身心的关怀、生命的尊重、尊严的维护和价值的认同,是医务人员发自内心地想方设法为患者治好病。一个医生是否真心对待病人,病人是能强烈感受到的。遗憾的是,我们很多医务人员面对患者时,眼中看到的只是疾病,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徐克成:只见疾病,不见病人,正表明了医学与人文的疏离。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知识和技能是医学发展的两个方面。今天,现代医学取得了飞跃发展,我们已知道人体有多少基因,各基因及其表达的蛋白质起什么作用;影像学的发展可以非常清楚地观察到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及其内部变化;血液生化、免疫学检测,使我们从各个指标判断人体发生了哪些病变。但这些也给临床带来了新问题,很多医生看病不是看“人”,而是看“片子”和看化验单,这似乎很科学,实际上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人们常说,医学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但常被忽视的是“人文”。生命,才是医生工作的原点,一切的科学思考与治疗选择都必须围绕这个原点展开。
张雁灵:希波克拉底说,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现在有的医生把第一件最重要的法宝丢掉了。中国医师协会对近3年来的医患纠纷事件进行过剖析,90%以上源于沟通不畅或缺乏沟通。我们倡导要给医生和患者时间,让他们有时间交流沟通;我们推进医学人文培训,就是让医生掌握和患者交流的方法和艺术;我们树立典型,就是要让医生学习楷模,用心尊重关爱病人。医学人文是让医学成为爱的产物,让医学成为温暖的科学。医学是一门充满了人文精神的科学,抽去了人文精神,医学就失去了灵魂,而不具备人文精神的医生,就不是一位合格的医生。
王一方:医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饱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医务人员不仅要面对患者的躯体,还要面对他们的心灵,因而,医生的职业生涯应该始终伴随着对科学与人学、技术与人性、工具与价值的思考。在临床中,医务人员不仅要处理好这九种关系——个体与群体、治疗与照顾、治疗与调养、主体与客体、观察与体验、偶然与必然、救助与拯救、干预与顺应和消杀与共生的关系,还要力避片面与莽撞;在德行修养方面,要时时在心中拷问理性与良知,真相与真诚,真理与真谛,正确与正义的价值选择,防止迷失。
钟南山:事实上,医学人文精神是实现现代医学模式的促进剂。没有医学人文精神支撑,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因为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意味着临床防治战略重点的转化,概括起来,可称为“4P”医学模式:预测性(Predictive)、预防性(Preventiv)、个体化(Personalized)、参与性(Participatory)。在“4P”基础上还应再增加一个“P”——早干预(Pre-symptomatic)。在“5P”医学模式的实现中,人文医学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为越在疾病早期,治疗及干预的效果越好,但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及自觉性越低,此时更需要医生发扬人文精神,引导并说服患者接受医学干预及治疗。这就要求医生不仅把关注焦点放在下游的治疗环节,还应更多地去关注上游的预防和干预。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