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学进展 > 精神心理 > 孩子抽动症的心理因素和家庭治疗之一

孩子抽动症的心理因素和家庭治疗之一

收藏
来源:搜狐网 2016-07-21 07:00

知道“抽动症”这个名词的家长越来越多了。孩子经常眨眼或无缘无故耸肩,不少家长都会怀疑孩子是否得了抽动症并开始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如果没有具体的原因,例如:眼睛没有炎症却不断挤眼睛,不需要举胳膊却时常抬举胳膊,肯定是异常的,但是否到了“症”的地步,却不是轻易由非医疗人员就能下结论的。如果家长真的担心,直接去儿童医院神经科门诊,要比自己在网上搜资料,查信息靠谱得多。

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除了癫痫或脑功能障碍造成的抽动外,几乎所有的抽动行为和抽动症都有非常明显的社会心理因素诱因,主要类别有:

A、模仿别人的行为。当某人的行为引起孩子害怕、好奇或羡慕时,孩子容易有意识甚至无意识地去模仿。有一个小学四年级的班里有个男生,每次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时都要先迅速眨几下眼再使劲挤一下,引起大家的哄笑。很快,这个男生故意这样做逗引大家笑,后来想改都改不掉了,班上也有四五个孩子跟着学。有两个孩子很快就不再学了,另外两个持续了一个月左右才改掉。还有一个5岁的孩子,有一次妈妈要出门,他非要跟着,妈妈不让,他就拽着妈妈闹,不小心妈妈的头撞到了柜子,妈妈就顺势说自己死了。孩子很着急,过来扒她的眼皮,扒开了她又闭上。孩子用手使劲撑着她的眼皮她就翻着白眼一动不动。后来孩子真的害怕了,也不跟她出门了。从那以后,孩子就经常没事的时候翻白眼。

B、有一定的生理原因,例如看手机或ipad时间长了,眼睛干涩,或乳牙活动了,总是去舔,同时伴随。

C、缓解无聊或紧张。有的孩子由于外部环境或养育方式的原因,常常感到紧张。例如,父母经常吵架,家长经常责问等,有的孩子则会无聊,如被忽略而又环境单调的孩子,不知道该干什么。这些时候,孩子容易无意识地重复一些动作来缓解不舒服感。

有一个10岁的女孩儿,父亲工作繁忙,经常不回家。女孩儿的姐姐在4年前因车祸去世后,孩子的妈妈就一直不太正常。她不敢跟孩子玩闹,不靠近孩子,同时又特别担心孩子,怕冷怕热怕渴怕饿,物质关怀无微不至。不让孩子下楼玩儿,不让孩子去别人家玩,也不让别的孩子来她家,孩子有一点问题如感冒、磕破点皮等,妈妈一方面如临大敌,上医院各种治,另一方面又会不断埋怨孩子不小心,不听话。这个孩子只要无事可做时,就会感到心慌,并四肢抽动。

D、刺激过强。有个三岁的男孩,长得比较瘦小,妈妈决定给他注射生长素,要往肚脐旁边打一针。每次打针前孩子都用各种办法拒绝,有时藏起来,有时满屋跑,有时哀求,有时哭闹… …最长的一次劝了近两个小时才打上针。孩子经常玩着玩着,无缘无故地就抽两下肚子。另一个也是近三岁的男孩,修牙的时候没有打麻药,怕麻醉后影响不好,爸爸妈妈按着他的头和胳膊把牙修完,之后孩子就经常无缘无故地摇头晃肩。

E、被压抑的愿望。前面举的两个例子中,本身就有对孩子不打针、不看牙的愿望的压抑。有一个10岁的男孩,天生智力上对数学就不敏感,智商总分只有75,但家长不知道,就恶补奥数,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在数学上。这个孩子后来有明显的抽动,一方面是紧张的时间安排和家长的督促令孩子不安,另一方面孩子真心不愿做题。还有一个6岁的女孩,小时曾经大便干燥,两三天不解大便。妈妈上网查到的信息是,孩子饭后2—3小时就产生大便了,于是,每天晚上8盯着孩子大便。无论孩子当时在干什么,必须去马桶上坐着。几个月的训练后,孩子真的能做到每晚8点大便了,但却发展出挤眉弄眼摇头的重复行为。

F、适应新环境时缓解紧张、焦虑或困惑。外界环境有大的变化时,不要说孩子,就是大人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在陌生的地方面对陌生的人需要更警觉,不放松。一个五岁的女孩,在3岁到5岁的两年间,因父母工作变动,她换了三个城市,4个幼儿园。在新幼儿园两个月,有抽鼻子撇嘴的习惯性动作。另一个8岁的女孩,从一岁起就陪她的驻家保姆因老家有突发事件,没跟孩子道别就走了,而且几年内应该回不来了。保姆走后一个月左右,孩子出现经常挤眼的行为。

上面列举的这些诱因,有的是单一原因,有的只是导火索事件,孩子的环境和养育方式还有更多、更深层的、不易被察觉的不利因素。再加上孩子的年龄、性别和先天的气质,体质不同,有的孩子不用干预或家人稍作努力就好了,有的却发展成神经抽动症,或抽动秽语症。

儿童青少年时期,大脑神经系统等都在成长发育中。长期的紧张造成抽动,抽动造成更多的紧张或紧张持续累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很多孩子就不仅需要心理行为上的矫治和治疗,还需要服药等生物性治疗。一般说来,如果抽动行为重复三个月,且不论场合都发生,孩子自己想停止却无法控制,家长必须要引起重视了。

抽动症除了常见的面部、四肢的抖动外,还有的有喉部发声的症状,象打嗝或者象尖叫,也有的连续“啊啊啊”的发声或咳嗽一样的发声。有些十岁以上的孩子,还会伴发不自觉的脏话,或“操操操”一连串地发音,或者“性交性交性交”一连串地说。孩子都是无意地、无法控制地说出这些话的。这类症状被定义为抽动秽语症。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关键词: 治疗 孩子 抽动症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