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资讯头条 > 医护人员成了促销员 不购物就不做检查

医护人员成了促销员 不购物就不做检查

收藏
来源:环球医学资讯 2016-05-21 17:00

近日,云南省多家三甲医院被曝存在强制消费行为,要求就医者在科室或到指定的院内商店购买“医疗用品”,不购物就不做检查。而一些医护人员则成了促 销者,站在科室门口收钱。医院理应靠良好的医疗环境获得正常的营业收入,医生理应靠自己的医术获得较高的收入。患者不希望看到医院在行医中“走了样”。

待产包、婴儿包不买不行 医生产房门口收钱

4月7日上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产房门前,一名女性医护人员要求产妇家属购买婴儿包和待产包。在此期间,一名护士用载货小车拉着一堆待产包进入产房。

一名家属表示:“要买的抱被、纸尿裤、吸收巾等,大部分我们都自己准备了,但医生不准用。”

另一名家属表示,爱人在进产房前做B超时,产科B超室医生问他有没有购买待产包。“我说没买,她说等我买了再给做B超。我到楼下小卖部买了回来再重新排队,等B超单打出来,爱人的羊水都破了。”

多名家属均表示:“这些待产包价格贵,很多东西用不上。”还有家属在一旁小声抱怨:“媳妇在里面躺着,要你交钱你敢不交?”

3月9日,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医护同样要求产妇购买指定待产包,而且待产包由产科代售。这些医院都有共同点:在科室或到指定的院内商店购买,院内、院外周围只有一家商店出售指定物品;只能用现金,价格在300多元至700多元不等。

为何医院强制要求购买指定待产包?附二院产科一名护士解释,家属自带的抱被等物品未经消毒,进产房易引起感染。附一院产科医生说,按照消毒管理办法规定,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须达到消毒水平。院内小卖部出售待产包为患者提供了方便。

但是,据了解,各科室尤其像产科、儿科的患者在治疗、住院过程中均会不同程度需要一些医辅或生活用品,这些商品不属于医疗用品,医院并不能出售。

院内小卖部一年收入1300万元 进医院财务

据了解,附二院小卖部两年时间内待产包一项销售额超过240万元;附一院便利店开业六年销售额超过9000万元,2015年接近1300万元,其中婴幼儿用品一项近120万元。

这些便利店有两种管理方式:一种是由个人承包,其经营所得表面上与医院毫无关系;另一种是医院“借壳”经营,其营销收入进入医院财务。

附一院便利店和科室之间存在分配比例。例如,涉及儿科的商品,按销售收入分配,儿科96%、便利店4%;涉及营养科产品,肠内营养制剂类按销售利润分配,营养科85%、便利店15%;营养品按销售利润分配,医院、营养科、便利店各取三分之一。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医院的经营和管理也应当合理合法。采取强制或变相强制患者消费的手段,只能背离行医的初心,离患者越来越远。我们期望国家加强对医疗的投入和监管,让医院和医生能回归本位,安心行医!

关键词: 医护人员 医疗环境

医友评论 3人评论)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严用和 2016-05-23 21:28

这些社会败类是导致医患关系恶劣的根源,不要总是埋怨就医者,也要时常自己照照镜子正正衣冠。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

罗柯 2016-05-21 23:43

荒缪!!蛋大!!我也在产科工作,试问自己,我们医院及科室还真不敢真的胡来!就是我们的婴儿洗浴中心被人承包了,她们不是医院职工就会也敢这么胡来!卖产妇们芦荟胶,还有包被,强卖!不买孩子洗完澡就不给孩子穿衣服!!为此给我们科室带来很坏的影响,科室领导都是气愤的不像,但是院领导都是睁只眼避只眼!无语无语!

刘怀青 回复 罗柯 2016-05-23 21:29

你们的医院领导也是挺不像话。看来背后有利益驱使。

陈意斌 2016-05-21 19:10

不知道是谁造成的这些行为?医生难道不想好好学本事用本事赚钱么?到时候出了问题又是医生护士顶罪,恶人都是医生护士当,这社会已经败了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