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改政策 > 新医改如何让民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新医改如何让民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收藏
来源:新快报 2016-03-04 14:41

时间开始了,这是2016年的两会季。全国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全国政协已经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列为重点协商议题。新医改从2009年启动以来,应该说有了很多实实在在的进展。但按照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的评价标准,我国的医改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些改革,距离得渐远才渐清晰;有些变化,愈加以对比,才愈看得直白。新医改启动至今已有七年,如何来看待因改革而产生的种种变化?应该说,全国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的回答是公允的。他既坦陈了新医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现实进展,也承认了医改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世界各国都是个大难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在我看来,新闻发言人的回答中,更值得珍视和重温的是另外一句话: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按照这个评价标准,我国的医改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倘若说,医改仍是世界性的难题,中国医改也不例外;倘若说,因为还在进行之中,现在还不能对新医改做一番具体的评价,那么理当被检视和重新思索的是:到底该以怎样继续的改革,来让民众从新医改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所谓的获得感,其实应该分为两个层面来条分缕析。一个层面是病患人群的获得感。应该说,几年来发生在医卫领域的进步是明显的:医保覆盖面扩大、医疗资源开始逐渐下沉、对大病与罕见病的救助举措也在完善,但论及获得感,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依旧是:那种普通民众看不起病的状况是否得到改变?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是否逐渐由“逐利”转向“公益”,优质的医疗资源,又是否正在为更多人所享有? 

另一方面,医患是一个共同体,论及新医改,同样,要提到医务人员群体的获得感。不得不承认,此种获得感欠缺的情况,在现实中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大多数医生超负荷工作,其劳动价值长期得不到体现,至于建立在“以技养医”上的自由流动,也缺乏制度保障。

对于新医改,我们或许仍需要一种理性的态度,既看到医改的普遍性困难,不奢望它能一日速成,也要务实地看到加快医改的刻不容缓。正因为如此,当下医改领域最应做的,是对医疗深层体制“伤筋动骨”,让医疗福利尽可能地覆盖到所有人群,以公益化的目标对公立医院进行稳健的改革。与此同时,还应出台更多举措,来促进医务人员的价值实现,令其从那种分外忙碌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每一项改革,都应让在场者拥有更多的获得感,获得感只能来源于不停息的变革。


关键词: 医改 获得感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