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学进展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的血糖监测技巧及ADA诊疗标准

糖尿病的血糖监测技巧及ADA诊疗标准

收藏
作者:xiao雨 来源:寻医问药网 2016-02-24 13:26

2030年世卫组织预测糖尿病将成为第七位主要死因,在血糖的监测的指南中,进行有效的检测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临床血糖监测方法主要有:血糖仪进行毛细血管血糖检测;动态血糖监测;糖化白蛋白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等。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年版)》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每升 3.9 毫摩尔~7.2 毫摩尔,非空腹血糖小于等于每升 10 毫摩尔。与 2007 年版相比,血糖控制目标的范围有所放宽(2007 年版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每升 4.4 毫摩尔~6.1 毫摩尔,非空腹血糖为每升 4.4 毫摩尔~8 毫摩尔)。此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从 2007 年版的小于 6.5%,变更为小于 7%;危重患者血糖控制标准变更为 7.8 毫摩尔~10 毫摩尔。

关于 2 型糖尿病治疗路径,《指南》提出,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始终。二甲双胍是 2 型糖尿病首选药物,如无禁忌症,应一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如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血糖仍未达标,可加用胰岛素促分泌剂或α- 糖苷酶抑制剂(二线治疗)。如两种口服药联合治疗血糖仍不达标,则可加用基础胰岛素或每日 1 次~2 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或采用 3 种口服药联合治疗(三线治疗)。如采用上述方法血糖仍未达标,则应采用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或每日 3 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四线治疗)。

此外,《指南》强调降压、调脂和抗血小板等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制定了相应的筛查和临床决策路径,特别是对于中危、高危糖尿病患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已提升至一级预防措施。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提出了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标和治疗方案制定血糖监测方案的原则。这些原则的制定,一方面遵循《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的推荐,另一方面也在保证监测质量的前提下,给予医生依据不同患者情况来监测的自主权,寻求更加合适的治疗方案。

这一原则考虑到了特殊人群的监测需要,给予了原则性的指导意见。例如,对于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建议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血糖,或在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3天,每天监测7个时间点血糖。对于使用不同种类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建议根据实际胰岛素使用情况制定血糖监测方案: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的剂量;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根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如果空腹血糖达标后,注意监测餐后血糖以优化治疗方案;使用餐时胰岛素患者应监测餐后或餐前血糖,并根据餐后血糖和下一餐前血糖调整上一餐前的胰岛素剂量。无论是普通患者还是特殊人群(围手术期患者、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和妊娠期糖尿病),均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个体化的血糖监测方案和血糖控制目标。

《糖尿病血糖监测(2014)》

● 采用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或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应该进行自我血糖监测(SMBG),至少在每餐前均检测,偶尔在餐后、睡前、锻炼前、怀疑低血糖、低血糖治疗后直到血糖正常、在关键任务前如驾驶操作检测。B

● 对于胰岛素注射次数少、非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处方SMBG作为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或许有助于指导治疗和/或患者自我管理。E

● 处方SMBG后,应确保患者获得持续的SMBG技术支持,定期评估其SMBG技术和SMBG结果以及他们用SMBG数据调整治疗的能力。E

● 对于部分成年(年龄25岁以上)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够正确使用,动态血糖监测(CGM)

并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是降低A1C的有效方法。A

● 虽然CGM在儿童、青少年和青年患者中降低A1C的证据不强,但CGM或许对该人群有帮助。是否成功与这种仪器持续使用的依从性相关。C

● 在无症状低血糖和/或频发低血糖的患者,CGM可作为SMBG的一种辅助工具。E

A1C

● 对于治疗达标(和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每年应该至少检测两次A1C。E

● 对更改治疗方案或血糖控制未达标患者,每年检测四次A1C。E

● 应用即时A1C检测有助于更及时更改治疗方案。E

成人的血糖目标

● 已有证据显示A1C降低到7%左右或以下可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如果在诊断糖尿病后立即良好控制血糖,可以减少远期大血管疾病。所以,对多数非妊娠成人合理的A1C控制目标是<7%。B

● 如果部分无明显低血糖或其他治疗副作用的患者,建议更严格的A1C目标(如<6.5%)或许也是合理的。这些患者或许包括那些糖尿病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和无明显心血管疾病的患者。C

● 对于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有限、有晚期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并发症、有较多的伴发病,以及尽管实施了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DSME)、适当的血糖检测、应用了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多种有效剂量的降糖药物,而血糖仍难达标者的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较宽松的A1C目标(如<8%)或许是合理的。B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新增了血糖监测的治疗原则、院内床边快速血糖监测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突出了POCT和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血糖监测方案的重要性。明确了ISO15197-2013标准评价血糖仪的精准性。同时,对于血糖监测的影响因素重新细化梳理,尽可能地阐明干扰因素对血糖监测结果的影响,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了依据。

糖尿病与血脂异常均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二者同时存在时患者心血管风险进一步增高。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因此血脂检验应成为所有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2015年ADA指南建议首次检测血脂参数后每1-2年复测一次,但2016年ADA新指南将此延长至5年。其理由未阐述。在我国临床实践中,应建议患者至少每1-2年检测一次血脂,必要时启动或调整药物治疗。

美国糖尿病学2016 年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前期的分类以及诊断标准

无症状性儿童 T2DM 或糖尿病前期的筛查原则

无症状成年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筛查原则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糖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