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资讯头条 > 洋医生“无新意”手术为何令中国医生汗颜?

洋医生“无新意”手术为何令中国医生汗颜?

收藏
来源:环球医学 2015-12-23 16:41

日前,以哈佛医学院麻省总院心胸外科专家斯坦利教授领衔的手术小组,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之邀,在该院为国内8位病人开展从诊断、分析、手术直至术后康 复的全套医疗服务。中方医护人员全程跟踪观摩。这个顶尖团队实施的8台手术单纯从技术上说“了无新意”,上海不少医生已操作得相当娴熟。但一场场观摩之 后,中国医生却“深受震动”.这到底是为何?
    执行手术规范近乎刻板
    最直接的震动首先来自“老外”们对手术规范近乎刻板的严格执行。手术前,洋医生会准备一份科学、规范、合理的“流程图”,其中包括麻醉流程、手术流程、重 症监护流程等等。流程一旦确定,所有相关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将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变成自己的“习惯”,不允许因为个人的固有习惯增添任何多余的环节或减少 一些环节。哈佛专家规定,术中为麻醉和气道所准备的药物、器械,都须在术前按严格的规范摆在固定位置,须“手到擒来”.
    因为缺少监护仪的副显示屏,“老外”医生无论如何都不肯开始动手术。事实上,国内医院在进行手术时,监护仪往往只有一个显示屏,由麻醉师负责监测,手术 中,对病人的生命体征状况的掌握,需由主刀医生不断询问麻醉师。但“老外”强调执行手术流程规范必须一板一眼,监护仪不仅要有主显示屏,还要有副显示屏。 主显示屏由麻醉师掌管,而主刀医生通过副显示屏可适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状况。直到这个被国内医院“精简”了的小问题被手术室解决后,哈佛团队才上了手术 台。
    一位观摩过手术的中方医生感叹道:“我感觉非常惭愧。在哈佛专家看来‘常规’的流程,在国内医学界却并不‘常规’。在手术前,对所有可能需用的药物和器 械,我们往往没能做好最充分的预备。时常等到意外发生时,才‘临时抱佛脚’,有时甚至出现术中等药和寻找器械的窘况,从而不仅无法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最 大限度地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甚至贻误抢救时机,导致患者生命受损。其实,‘老外’对流程规范近乎‘僵化’的执行,是手术成功的根本保证。”
    追求“零缺陷”
    哈佛医学专家们全力追求“零缺陷”的工作态度,也给中国同行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保证病人在麻醉前、中、后各阶段生命体征的稳定,避免患者血压波动,他 们术前提出了一系列极其严格的要求,有些在中方医护人员看来已是近乎“苛刻”.譬如,通常国内在术中要求患者收缩压保持在120——140毫米汞柱即可, 但哈佛专家却要求患者血压必须始终稳定在120毫米汞柱上,因为唯此才能使手术危险降到最低。术前,哈佛团队尽可能多地与患者展开交流与对话,取得患者的 信任和支持,打消患者对手术的疑虑和担心。一旦确定手术,主刀医生与麻醉、ICU等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的合作伙伴一起,对方案进行认真详尽的讨论, 并将自己的想法让合作伙伴们彻底接受和知晓。同时,更对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出周密、详尽的预案。在手术方案的讨论中,为了避免差错,专家们根据他们所了 解到的中国患者的个性,每人都起了昵称,避免“张冠李戴”.在华山医院短短的10多天里,哈佛专家们每天在清晨6时许即进入手术室,晚上6时等手术病人各 项生命体征稳定后才放心离开。而从患者离开病区到患者安全送入监护室的全过程,手术主刀医生都亲自搬动和护送,其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难以挑 剔。
    细节体现以人为本
    哈佛团队的不少工作细节令国内同行十分惊讶并深受感动。飞抵上海,哈佛专家便立即赶赴华山医院看望患者,了解自己手术对象的病情;麻醉用的针管通常又粗又 大,为了避免患者的痛楚,他们改用耗时费力的细管注射;胸腔术后,患者伤口会有巨痛,特别是咳嗽时疼痛更甚,为此他们特意带来了红色心形“防咳垫”送给病 人。
    近一段时期以来,频繁出现的医疗纠纷始终困扰着国内医院,不少医院对此多觉委屈。其实,医疗行业应该作更深层次的自我检讨,整个医疗过程缺乏规范统一的操 作流程,缺乏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是相当数量医疗纠纷、医患矛盾产生的根源。国际医学界先进的管理理念、规范的手术操作流程,以及顶级医学专家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职业素养都应该值得国内同行学习。
    医学界有一句名言:“有时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唯有在医学教育中深植人文精神,手术刀才会闪出温暖的光芒。当下一些学校医学教育的薄弱之处 恰恰也在这里。据一项研究发现,国内医学专业人文课程的课时数占总学时8%左右,而美国、德国多达20%——25%,英国、日本约为10%——15%.这 份调查还显示,当下国内一些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设置较混乱,不仅开设的课程门数少,学时也少。
    面对疾病,如果医生和每个病人都能像战友一样亲密信任,那医患关系也不至于紧张到现在这种程度。人文关怀的缺失导致医患双方互不信任,加剧了医患矛盾。人文精神不应成为医生的“短板”!

关键词: 医生 敬业 一丝不苟

医友评论 1人评论)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赵学敏 2015-12-23 16:45

不错啊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