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改政策 > “最佳医院京沪过半”是医改契机

“最佳医院京沪过半”是医改契机

收藏
来源:中国网 2015-11-24 11:39

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分级诊疗的推广受阻,其实与这份榜单没多大关系,榜单只不过是对客观事实的呈现罢了。即使没有这份榜单,患者还是会往大医院集中。作为一份排行榜,只要能确保客观公正专业即可,至于问题产生的原因,不是榜单应该负责的。

各色榜单排来排去,无非是些熟悉的老名字。这也难怪,好医院就像老字号,绝非“暴发户”式一夜就能梦想成真。医术的精湛、医德的养成,非朝夕之功。大医院人满为患,有三个因素:一是医疗惯性,是患者及家属的从众心理在作祟;二是“马太效应”,大医院强者愈强;三是基层诊疗系统捉襟见肘,逼着患者去大医院。

总有一种声音不绝于耳:能够上排行榜的医院都在北上广,都是特大型、顶尖级别医院,而这些医院本已人满为患,经排行榜推波助澜,前来就诊的患者更多。不利于“分级诊疗”。这个担心不无道理:本来大医院就水泄不通,舆论一旦推波助澜,患者及家属的趋之若鹜岂非更要“登峰造极”?大医院“过劳死”,小诊所“闲得慌”——这总不是“健康中国”战略想要呈现的意思。

不过,仔细推敲一下,这样的担心虽然善意,却也近乎杞人忧天。一来,在媒体与信息多元的时代,中国各家医院的“行情”,并不具有多大的神秘性。二来,即便以国际惯例考量,大医院落脚于大城市,现象本身不是原罪。均衡真的做到位了,民众自然不是傻子,跋山涉水求安心的悲苦,自然就不会继续。

因此,“最佳医院京沪过半”不是问题的关键。再说,大城市有大医院,用以兜底疑难杂症或者罕见病,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医托”的问题,“医闹”的心病等,说到底,其实都是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症候群。而“大病不出县”的目标要实现,其实并不在于有多少顶级医院被“稀释”下去,而在于既有医疗格局中,如何把基层诊疗机构做大做强。另外,患者也不能小病大看,如果无关宏旨,确实没有必要涌向大医院。

最佳医院多在京沪并非问题的关键,在引导就诊的同时,如何集思广益,引导政策走向,尽快将优质医疗资源最大程度地覆盖更多民众,从而让民众能以最小的成本、更少的时间,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才是关键。


关键词: 医改 契机 京沪医疗资源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