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改政策 > 医改应该问一句“医生过的好不好?”

医改应该问一句“医生过的好不好?”

收藏
来源:环球医学 2015-08-19 10:36

这么多年来,医改都在致力于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具体措施上,医改也要求医院增加人文关怀,提高服务质量,回归公益,让患者满意。不 过,医改却忘了提供医疗服务的核心——医生。医生的质量、医生的处境、医生的感受都直接影响着医疗服务的质量。没有好的医生,怎么会有好的医疗呢?所以, 医改应该问一句“医生过的好不好?”


有人说药价虚高造成了看病贵,也有人说以药养医的体制滋生了医疗乱象。于是,近几年医改都在围绕药价“动刀”,破解以药养医的体制。我们看到,医改 的进展依然缓慢,这些举措不能说是无用功,但还是在边边角角打转。医疗的核心资源是医生,许多医疗问题都是由此而生。例如,优质医生的欠缺,就不能给患者 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尤其是中国基层缺乏优质医生,患者不得不长途跋涉来到大城市的大医院看病。医生人事薪酬制度不改,医生还是要被迫挤时间发论文,无暇 提高临床技能;医生还是跟“回扣”扯不清干系,遭受诟病。


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医生这个职业都是受人尊敬、收入较高并且工作稳定的。我们来看看世界上最好的医院——美国梅奥诊所的办院核心价值观吧!梅 奥自始至终都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不仅适用于患者,还适用于医生。梅奥通过一套合适的制度,包括薪酬体系、工作制度、升迁制度、招聘 制度来满足梅奥成员的需求,并将组织所有成员的全部精力集中在“患者至上”的工作中。


反观我国,我们常常要求医生遵守职业道德,在诊疗过程中多创造与患者沟通的机会,体恤和关心患者。虽然这些是医生应该做的,但是医生得到应有的尊重 和体恤了吗?我们看到的是医生经常加班加点、马不停蹄,带病工作、甚至“过劳死”。不仅如此,“伤医”事件层出不穷,医生受到侮辱、挨打也得忍气吞声。做 着高技术含量的工作,领着微薄的薪水,还要受人诟病。这些难道就不会挫伤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吗?这些难道就不会影响今后医生的从业率吗?


抓不好医生,就抓不好整个医疗。好医生都是从哪来的?没有好的教育、好的培养制度、好的学习机会、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好的薪酬和晋升制度,就难以有好医生。


就医生的质量而言,首先是要从医学生的选拔上提高。在许多国家,报考医科的都是高分人群,都是最顶尖的学生才报考医科的。自从有了医学院校,中国医 生的培养就逐渐与国际接轨,走“精英模式”的路线。不过也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如基层因为招不到医生往往降低考生的门槛。美国、香港的招生是“计划 的”,由医学会提出建议,通过对考试人数、职业地位、各行业收入等因素评估共同决定考生的报考。


接下来是医生的培养。高分不一定意味着高能。美国住院医生培训主要提高医生的6项核心职业能力:诊治病人、医学知识、人际沟通能力、职业精神素养、 基于实践的学习、基于大系统的实践。如果规培制度对“未来的医生”不好,其成果也将是让人担忧的。所以,我们的规培计划的设定以及规培的待遇必须使未来的 医生积极向上、向善。


当医生走上岗位,他要面临一个什么样的职业环境决定着他实际能力发挥的大小。发达国家医生的收入都是独立的或年薪制的。我国医生整体收入不高,并且 地区间的差距非常悬殊。一些地方实行“收支两条线”,甚至规定医生的收入不能超过公务员。医生的收入无法体现医生的价值,而且常常被冠以“灰色收入”的恶 名。医生的收入问题使得他们难以得到尊重,也难以将精力放到诊疗的工作当中。所以眼下,要对医生的薪酬制度进行改革。


国家需要给医生创造一个好的职业环境,别用“编制”将医生束缚住。大城市的大医院是几乎所有医生向往的,因为那里有更多的“机会”。如果医生无法自由流动,基层的缺乏的医生资源就永远得不到补充,也就难以从真正上实现分级诊疗。


所以,医生过好了,医生满意了,医改才算真正有成效。



关键词: 医生 医改

医友评论 3人评论)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邓丽萍 2016-02-25 02:48

言之有理……

岐伯 2016-01-25 15:52

太给力了,我们这里乡镇医院医生的工资与其它行业相比是最低的,我们渴望那一天工资能和老师平衡呵。

方鹤 2015-08-20 15:50

医改的实施者,从来都不是真正从事医生行业的人,所以无法体会到我们艰难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