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资讯头条 > 内科 > 尴尬:医托被抓却无“法”处罚

尴尬:医托被抓却无“法”处罚

收藏
来源:健康时报 2015-06-17 14:51

从5月份开始,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开展了打击“医托”的专项行动。9日,记者从该院获悉,近半月以来,医院联合派出所的民警共抓获了6名“医托”嫌疑人、8名代理挂号嫌疑人。

据了解,每天7时许,一些“医托”就经常在北大深圳医院门诊大厅里面徘徊,五六人一伙,专门找一些外来劳务工患者下手。“几个人先围上去,询问打听患者要挂号的科室和医生,然后告诉患者说自己跟医院很熟,要看的医生今天不在医院上班,并给患者介绍外院的专家。”北大深圳医院保卫科相关负责人说,这时候,另一个同伙就假扮患者,也走过去加入游说的行列,说自己以前也得了同样的病,就是找那位“专家”治好的。于是,一些不熟悉情况的患者就被这些“医托”带到一些小诊所、民营医院或黑诊所去看病了。

这些无资质的诊所或医院经常是看病人的钱包治疗,尤其是以开药为主。“如果患者有800元,就开700多元的药。”该负责人说,所开的药多是对治疗没有作用的,不但没把病治好,反而耽误了正规治疗的最佳时期。

5月初开始,莲花派出所和医院保卫科联合展开了打击“医托”的专项行动,并抽调了一部分复转军人,化装成患者或患者家属,在人员较密集的科室等候区进行伏击观察,现场取证确定“医托”嫌疑人。近半月来,共抓获“医托”嫌疑人6名、代理挂号嫌疑人8名。

北大深圳医院副院长聂国辉说,由于目前还没有法律对“医托”行为进行制约,抓到“医托”后,医院也主要是对他们进行教育,而派出所的民警也只能进行笔录,不能进行处罚,这也成为医院很头疼的问题。

相关阅读:

协和医院的工作人员向记者总结了医托常用的几个伎俩:

第一招:套近乎。医托们总是游荡在大医院附近,找到目标后,热情地和患者打招呼,询问病情,主动搭讪套取病情,接着以“同病相怜”或以老乡的身份取得病人的信任。甚至自己掏腰包打的送你去某医院,可谓“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如果抱着孩子、带着丈夫,站在医院门口说服病人随其去看病更易被轻信。

第二招:以身说法。“我以前经常腰痛,脸色蜡黄……后来那专家真给我看好了。”这套路虽是老办法,但最能打动患者的心,主要通过各种感人的“患者故事”、“病愈历程”向患者“友情推荐”某某医院。取得病人的信任后,医托接着以“亲身经历”谎称大医院不但贵而且治不好,某医院某教授是治这种病的专家,便宜有疗效,将病人骗至目的地。

第三招:移花接木。借“专家号已经满了,你排不到的”“这位专家今天请假了,但我可以带你去找他”等抓住患者看病心切的心理行骗。他们胡吹自己认识这位专家,将患者带离医院。而等患者在路上时,他们马上打电话给“专家”,详细描述患者特征与病情症状。“专家”先知先觉后,当着患者的面一下子就能说中要害,让患者对其“高超医术”深信不疑,等到后面骗钱时也更容易上手。

医托的“工作程序”可归纳为“寻找目标———搭话———探听病因症状———介绍自己的求医经历。”医托张强(化名)受雇于一中医院。他说,外地患者上当后,只要给患者写个字条,写明门诊的地址、电话、乘车路线,再注上自己的姓就行了。

据估计,目前北京医托有600多人。“托儿”们分工明确,互为依托。经过打击后,医托“免疫力”增强,他们大多手拿一本病历,或是坐在一边观察,或是挤在排队大军中寻找机会,有的甚至还穿上白大褂变成“医生”,在科室内骗走患者。(本文综合自南方日报、中国警察网) 

关键词: 医院 挂号 医托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