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裕国是深圳一名副主任中医师,除了在所在医院执业外,他今年还利用周末时间到附近的一间新开的中医馆执业,同事有类似情况的也不少。当然,因为尚无制度化安排,目前这种民间版的多点执业,尚未得到医院方面的完全认同,医院还会要求大家不要在院外行医。不过,很快他的顾虑就会消除,最近被称为深圳医疗“基本法”的《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自11月17日起在“深圳人大网”、“深圳政府在线”、“深圳新闻网”全文公布,23日前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条例》明确规定深圳市医师依规定可多点执业。
依照《条例》规定:在深圳执业的医师,应当向深圳市医师协会申请办理执业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后,可在深圳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至于依法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地点在深圳外的《医师执业证书》,且具有副高以上医学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经深圳市医师协会备案,可在深圳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具有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或者外国合法行医资格的医师,来深圳执业,则应当按照深圳的有关规定办理执业注册,依法执业。
对此制度,钟裕国表示非常支持,也很期待尽快落地。据悉,这是深圳率先制定的统领医疗服务全局的地方性法规,力图系统性地破解医患矛盾等难题,为全国立法提供经验。“医师多点执业”及“医疗责任保险”也成为此次《条例》中最大的亮点。
实际上,全国范围内的医师多点执业也在加速推进之中。国务院在2014年医改的重点工作当中也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并明确提出时间表,9月底前要出台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的意见。早在2014年年初,国家卫计委就公布了《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取消多点执业地点地域和数量的限制,以及两道审批程序,明确仅需“征得其第一执业地点的书面同意”。到今年9月底,卫计委、人社部等部门又传来消息称即将出台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意见。
地方上医师多点执业也陆续启动。2014年7月22日,北京市卫计委发布修订版的《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将自8月1日起执行。届时,医生多点执业的医院将不再受数量限制。同时,只要医生和所在医院达成一致协议,卫生行政部门将不再介入医院对医生的用人方式和劳动报酬等问题。这意味着,医生这个行业从“单位人”走向“自由人”又前进了一步。
在浙江,10月30日率先在全国一个行政省辖区内发布《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明确降低多点执业门槛,医师获得执业医师证就可在医疗机构多点执业。“院长说不行也没用,不同意也得同意。”当地有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在黑龙江、江苏、广东等省,对医师多点执业均先后出台了有关规定,只是执行中进展不一。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推进不理想主要还是医院管理层的思想有待转变,制度执行起来仍需细化。
谈及多点执业话题,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曾深入思考过,他认为目前医师多点执业的推进,还需要在政策上、法律上、观念上全面突破,需要“倒逼”与“再倒逼”不断地促进。
廖新波预言,医生多点执业的实施是一场中国医疗体制革命性的扭转。从深圳的相关政策来看,有三个重要的放权:第一,放宽了申请医师的资质限制,从原来具有副高职称,放宽到现在的具有中级以上医学专业技术职务医师就可以。第二是打破了执业地点的数量限制,从原来的最多3个执业地点到现在的多点执业,不受执业地点数量的限制。第三,解除了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对医生的管制,也就是说不再需要经过医生所在医疗机构的批准,但是必须在深圳市卫人委指定的网站先完成相关备案才可以执业。这意味着深圳一个医生到其他医院坐诊与查房将不再受原来医院的管制,彻底自由了。
在廖新波看来,深圳以及国内多地尝试为医师多点自由执业松绑,其实也是一种“反倒逼”的必然反应。医改新方案和目前实施的多点执业试点是基于解决事情制度僵化,不适宜人才流动的一项国策。此策三年无明显成效,其根本原因就是基于“鼓励”的一种号召已经难以使医生“自觉”流动和下基层。逼于无奈,原国家卫生部允许各地大胆地继续试,通过地方的试点“倒逼”政策的修正。由于这样的一种倒逼,只是业内的一种“自觉革命”,基本没有与有关部门协同并进,因而无法对整个体系乃至社会使医生这个职业成为彻底的“社会人”有“触动”,这就需要在政策上、法律上、观念上全面突破,因此需要“倒逼”与“再倒逼”不断地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