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进补,补者,补益也,如锅之漏,则补之,补毕,益添之。 秋冬进补是个误区? 愚以为中医讲求辨证论治,每每学到一个养生的方法怎知道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假如用了是不是真的有效或者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养生有没有原则,有什么样的原则,是中医养生活动中的旗帜与方向。 关于养生的概念,不得不提一下在《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提到了“方技者,皆生生之具”,那生生的意思其实也明显,就是维护健康生命,又有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个方面面诠释怎样生生。我想这应该就是中华养生文化的根源。 其后的老子又有“摄生”之说,庄子有“卫生”之言,《养生主》等文章,待儒释道三教并行,又产生了以儒治国,以静德为养生。以释治家,以静心为养生。以道治身,以保真为养生的学说。至于近代,国医大师陆广莘有言:“循生生之道,培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收生生之效。” 生生之道就是要依据使生命健康生存的道理,用使生命健康生存的工具(砭石、针灸、导引、中药、食物、情志……),培养使生命健康生存的正气,达到养生的目的即尽终天年。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有尽力保持自体稳定的能力就会有平时状态好时的自稳调节能力和状态不太好时的修复能力,这是一生二;而在状态不好的时候,又分两种,一是欲病时的防御能力,另一种是已病时的自愈能力,这是二生三。所以就有中医“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的话。。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对付疾病无非防治两端,阴平阳秘人自健康,这种疗效必须是通过激发自身的修复能力达到的!这才是养生的真谛, 因此我试着总结出养生保健要有以下三条层次养生的原则: 1、生理养生:节制欲望,不是禁欲而是恰如其分。《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为中,发而皆中节为致中和,致中和则天地育焉,万物生焉。”人之六欲皆得其宜则为全身,反之为亏身,甚则死亡。《淮南子》:“圣人量腹而食,度型而衣,结于己而已,贪污之心,岂有生哉?”这一层养生是老百姓最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在中庸的基础上,还要结合与自然相参,不要小瞧与自然相参,我们的日常起居,膳食一定要与自然之气相通应。避免转基因,人工添加是人们了然于心的生活常识。 2、心理养生:七情不过,同样要合四时。 3、哲理养生:明白人生的意义,天地万物的道理,打开心扉,是一种从人生观世界观中改变的健康养生方式,也是养生的最高层次。愚以为这太高深,不敢过多论述,还需批评论证。 以下试着将三原则应用在秋冬养生中 北京进入仲秋季节。暑夏高温已降低,烦躁情绪也随之平静,秋冬季养生一直都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自古中医就有:“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之说。所以秋冬季养生为顺应自然之气则应秋收冬藏。到秋天叫养收。到冬天叫养藏。但我们现在这个养生变成广义了,是指养护生命的意思,是两个意思。但是我们现在很多人光有加油,没有刹车。光有生发,没有收敛。所以呢,它这个生命的轨迹不是曲线。而是一根筋往上走。那就跟北京的房地产价格一样。然后上到某个点掉下来。很危险……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为飧泄,奉收者少。” 这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对秋季顺时养生的经典论述,怎样理解?首先,秋天天气清肃,其风紧急,草木凋零,大地明净,果实成熟。为顺应秋天肃杀之气,人们在日常起居中采取早卧早起的方法,为何早卧早起?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呼气发散,吸气收敛,趁着秋天天气以急的时候可以做点深吸气,去清清自己的肺里面的浊痰,黏液,让自己的呼吸、吐纳更加清净。 使肺气清是为了给冬天打好基础,金生水,肺是肾的妈妈,不打好基础到了冬天就你会漏精,漏气,漏神。这里面也有学问,如同提壶揭盖之法,小便不通,不利尿反而宣发肺气。仿佛茶壶内压过小,水倒不出,打开壶盖,清气一入,甘泉自来。 不仅如此,中医将病因分为内伤七情与外感六淫,喜怒忧思悲恐惊与风寒暑湿燥火,而燥邪最易伤肺,此时人们最容易受到自然界燥邪的侵袭,肺失清润,故出现咳嗽、干咳少痰等症。要注意衣服增减,适应气候变化,防感冒,一般认为不宜过快地增添衣服以使身体逐渐适应寒冷气候,增加御寒能力,有利于冬季预防感冒,这也符合老百姓春捂秋冻的养生习俗。 饮食以温润滋阴为主。而药食同源,性有五味,肺在味和辛,为防止肺气耗散,每日饮食要注意多以酸味制约,常吃番茄、柠檬、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等酸味水果。此外,还可以多食蜂蜜、百合、银耳、山药等滋阴润肺的食物。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之品以及油炸食物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易伤肺气。 自拟杏果银耳粥一方,简单实用:杏仁10克,大鸭梨1个,银耳10克发泡撕碎。炖煮一个钟头,可酌加冰糖红枣山药。饮汤食梨,具有清热润肺和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肺燥咳喘、无痰或少痰的患者。银耳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等功效,有养肺、益气和血、补脑强心的作用。本方酸涩温润,色白应秋,实为秋季平人食疗药膳之首选。 提到平人不得不说体质养生,九种体质不一一罗列,秋冬进补更深层次的学问也在于此,故当人们在进行秋冬进补之前一定要请中医师视各个病人的体质,施以温清消补,汗吐下,梳理气血化湿行气等方法,并须根据疾病施治,要是认为秋冬进补为专门补品,贸然进服得不偿失。一个身体十分虚弱的人,要想一下子变得十分强壮,往往事与愿违。脾胃不佳者,新近患病的人,如其患有感冒、咳嗽、咯痰,则应先将感冒、咳嗽等治愈,方能进补。否则不但补药吃进去难受,反而会因药物粘腻不受病情难愈,闭门留寇。 记得前人曾对秋冬进补的理解:这里的补就好比说锅漏了需要补一下,补好了,再往锅里面添东西这叫益,所以这是对秋冬进补很形象的解释。 糖尿病患者到了秋天常感到燥热难宁,如果再加以补益,会不会加重烦热?兹认为,气有余便生火,患者若一味猛食补气药,肯定会加重内热。但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有相生的作用,只要补气兼顾滋阴,完全可以起到气血双补的功效。 自拟一糖尿病食疗方:党参山药百合罗汉煲鸡汤:党参、山药补气滋阴,百合滋肺阴力强,大枣健脾益肺,罗汉果清热润肺化痰,并且鸡五行属金,性温味甘,入肺脾,在此可以引诸药之力入于肺中,共司滋阴补气养肺之妙。 古人的智慧体现出了生理养生的最基本原则。 下面进一步说更高层次的养生,“使志安宁,收敛神气,无外其志,使肺气清”要求人们收敛暑夏宣散的神气,秋与肺气相通应,不让情绪向外越泄,可以保持肺气的清肃。这里体现秋季养生第二个层次——要重视精神调养。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 违背了以上法则,就会伤害肺气,到了冬天还会发生完谷不化的飧泄。究其原因,肺与大肠相表里,由于身体的收敛机能在秋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冬天的闭藏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秋冬气温低,人体需要耗散更多热量,胃肠道蠕动功能较其他时期更强,而这种生理机能的旺盛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秋冬季人体经历了春夏的耗散,此时如能适时进补,既可以及时补充人体的气血津液,抵御严寒的侵袭,又可使来年少生病或不生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我认为黄帝内经在对自然现象的分析是基于万物在可感层面稳定的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不是也类似于本体论的抽象哲学,然后才有了现代科学的研究,从以上简单的思考论述,是不是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的理解:现代科学研究者或许不参与整个世界的变动,而世界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动的整体,而中国的传统科学家们用感官、语言对于那个看不见的世界的认识是不是更富艺术性的哲思。对于最深层次的养生认识着实有限,体会尚浅,无以成言,按下不表。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气寒冷,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还要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肤腠开启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这乃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 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像我们所熟知的相声大师马季,便是在冬至这一天——四季最为阴冷;厕所中——家中阴气最重的地方;突发心脏病——冬合肾脏,肾主纳气,解大便时,用力过度,可能在冬季本身他肾水过寒,压抑心火,又或许马季先生刚好那一阵情绪不稳定,心气不足,而发为心脏病。可见冬季的养生调养之重要性。 从饮食上说,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更旺,五行上讲,水克火,肾水过度则乘心火,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苦味入于心脏,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 说到肾,不得不提毛泽东同志,毛主席生前最爱吃红烧肉,主席经常说累了,脑子转不动了就吃点红说肉,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所以冬天的红烧肉不得不说是一大很有内涵的补给!冬天进补,其实是进益的意思。“五谷为养,五畜为益”。就是吃血肉有情之品,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之所以有情是因为吃这些动物的这种脂肪和蛋白。如果光吃素很平静,没有激情,也没有欲望。食谷者慧,肉食者鄙。肉食者,就有点低级趣味。但是很有情有义,有血有肉。冬天人的阳气不散布在体表,回缩到体内。这时候呢,吃进去的东西,可以被充分的消、化、吸收。 这种严寒天气,助阳气的饮食,也很重要。寒冷天气,人体为了维持恒定的温度,就必须增加体内能量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产生更多能量以满足机体需要。含有更多阳气的食物(一般指温热性的食物),能提升人体阳气,更好地抵御外界严寒的袭击。 日常我们所见的温热性食物,蔬菜中主要有辣椒,生姜,胡椒,大蒜,八角,洋葱,香菜等。肉类中主要有羊肉。而营养学的角度,干果类如胡桃,瓜子,花生等,所含油脂丰富,热量高,可以作为零食食用,以增加体内阳气。对于喜好饮酒的人士,可以每天适量饮酒,酒这东西,水之形火之性,体阴而用阳,女士可喝点温过的葡萄酒,而男士可选择生姜煮黄酒。 对于亚健康的人群,比如成天坐在办公室里的白领一族,要防止能量过剩。对于膳食结构单一者,要少服用维生素等提取物方便面等垃圾食品,合理搭配膳食是关键。 有人认为,补品补药多数能使血压上升,对高血压患者不利。其实不然,从中医的观点看,高血压病是由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肝肾阴虚、气血两亏以及心火上升等阴阳失调引起。因此,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高血压病人也可通过进补来纠正人体的阴阳失调,调整机体的平衡,降低血压。只要掌握“辨证施治”的原则,因人因证选择补品。高血压患者,冬季活动减少体重增加会造成血压的升高,首先应该注意控制体重。再者饮食上应控制盐的摄入,少吃过咸过辣等容易引起血压升高的食物,避免过量饮酒,多吃些清淡的食物和蔬菜。天气较好时可以多外出活动。 “冬季进补”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入秋以后,糖尿病患者可多吃润肺、生津、提神、益气的植物类补品,待身体逐渐适应秋凉后,再适量选食一些蛋白质和热量含量相对较高的肉类、鱼类等,进一步强身御寒。 和秋季一样,更进一步的养生便是精神调养。“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冬天就是要发自内心的关爱自己,使精神安静,控制情绪。如同对待隐私一样秘而不宣,或者如获至宝一般满足。如是则“无扰乎阳”,养精蓄锐等待来年的阳气萌生。否则阳气不足,“春为痿厥”。春天在黄帝内经中应为发陈,何为陈,比如二陈汤中的新会陈皮,比如七十五度的茅台,越是陈酿越是历久弥新回味悠长,冬天养生亦是如此,收藏得当,如春天的种子饱含能量,正如俗语“秋冬进补,春来打虎“! 内经云“冬不藏精春必温病。” 经温病家们发扬光大之后,实际上已成为现代中医温病说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伏气温病的渊源。冬不藏精则虚阳无根,虚阳上出,乃为温病。由于人的禀赋不同,加之冬季本来就是万物蜇伏,所以一般不会在冬季发病,但当春之时,阳气上升,加之虚阳无根,遂致阳气升腾而一发不可收拾,故有菜花黄痴子忙之说,可见简简单单一句话,奥妙无穷,蕴含无限的哲理。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养生之道,唯贵自然,不可纤毫着急,生命是个节奏,掌握好这种起伏,会走得更远。把拳头收回来,打出去才更有力量。 “尔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上便是通过秋冬养生对养生之学的一些体会,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吾识浅显,自当勤求古训路漫漫其修远。 参考资料: 春秋 | 《道德经》 李耳 战国 | 《养生主》 庄周 秦 | 《黄帝内经》 西汉 | 《汉书·艺文志》 班固 2003.6 | 《中医药膳学》 谭兴贵 2009.8 | 《中医养生学》 郭英海 未知 | 《中医医疗、保健与养生热潮的呼唤——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与实践方法的复兴暨韩国孔子学院讲课建议》
擅长疾病:推拿,按摩,穴位,经络,刮痧,针灸,艾灸,流注,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