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交流分享

交流分享 > 心得 > 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收藏
原创 浏览:194 2015-12-23


1.科学性

健康教育内容的科学、正确、详实是达到健康教育目的首要环节。教育的内容必须有科学依据,并注意应用新的科学研究结果,及时摒弃陈旧过时的内容,引用的数据要可靠无误,举例应实事求是。缺乏科学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往往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2.可行性

健康教育必须建立在符合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改变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不能依靠简单说教或个人良好愿望实现。许多不良行为或生活方式受社会习俗、文化背景、经济条件、卫生服务等影响,如居住条件、饮食习惯、工作条件、市场供应、社会规范、环境状况等,因此,健康教育必须考虑到以上的制约因素,以促进健康教育目的的实现。

3.针对性

健康教育对象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个性、嗜好、学习能力等千差万别,对卫生保健知识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施健康教育计划之前,应全面评估学习对象的学习需要,了解学习对象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有效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在实施健康教育时,除了根据教育目标选择不同的教育策略外,还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设计与年龄、性别、’爱好、文化背景相适宜的教学活

动。如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听力、视力也有不同程度降低,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加强重复、强化。此外,注意及时收集健康教育的反馈信息,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方法。

4.启发性

健康教育不能靠强制手段,而是通过启发教育,鼓励与肯定行为的改变,让人们理解不健康行为的危害性,形成自觉的健康意识和习惯。为了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可采取多种启发教育方式,如用生动的案例,组织同类患者或人群交流经验与教训,其示范和启发作用往往比单纯的说教效果更好。

5.规律性

健康教育要按照不同人群的认知、思维和记忆规律,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地进行。在安排教育活动时,注意每次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上一次学习的基础之上,一次的教学内容不宜安排过多,逐渐累积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6.通俗性

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时,尽量使用公众化语言,避免过多地使用医学术语,采用学习者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是保证教学效果不容忽视的因素。如在讲解健康知识时,对于儿童可使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儿化语言,对于文化层次较低的群体用一些当地的俗语,可以帮助其更好的理解。

7.直观性

许多健康知识较为抽象,形象直观的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影像、动画、照片等可以生动的图示和表现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人群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也是现代健康教育的标志之一。

8.合作性

在卫生保健服务中要求个人、家庭、社区组织、卫生专业人员、卫生服务机构和政府共同承担健康促进的责任才能成功的实现健康教育的目标。因此,健康教育活动不仅需要教学对象、教学者以及其他健康服务者的共同参与,也需要动员社会和家庭等支持系统的参与,如父母、子女、同事、朋友等的支持参与,以帮助学习者达到健康的行为。合作与支持系统运用的越好,健康教育的目标越容易实现。

9.行政性

健康行为并非完全属于个人的责任,政府部门的领导与支持是推动全民健康促进活动最重要的力量,医疗卫生部门的作用也已经不仅仅是提供临床与治疗服务,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也应包含在整个医疗卫生计划内,应有专人、专项经费支持以推动健康教育的开展。

评论

匿名
发表中...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交流分享”,版权均归经验分享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医生

动态2055 粉丝30

取消关注

擅长疾病:狂犬病,乙肝,原发性肺结核

为什么举报这个回答?
请选择理由
广告等垃圾信息
不友善内容
违法违规内容
不宜公开讨论的政治内容
其他(可自行填写)
邀请

邀请医生回复问题?

邀请

您已邀请过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