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交流分享

交流分享 > 心得 > 特殊的拥抱

特殊的拥抱

收藏
原创 浏览:264 2014-11-24 医生的一天

   拥抱需要理由吗?需要!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亲朋好友会不由自主的拥抱外,没有人会特意去拥抱别人。但是有时候,拥抱又不需要理由,因为那一种情不自禁的感觉,那是发自内心欣喜的、不由自主的新昵感。在我院重症医学科里,就有着这么一幕。    11月15日上午,重症医学科来了一个特殊的朋友,一见到我科孙医生立马紧紧地拥抱上去。大家在吃惊的同时又十分惊喜,因为他终于重新站起来了。我们都很清楚,一个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要重新站立起来是多么困难。    我们对他印象很深,因为他的病种很特殊,却又是个年轻帅小伙。 他是江西人,25岁,在晋江务工,7月15日因“急性会厌炎”入住耳鼻喉科,第二天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呼吸困难、双上肢乏力、构音障碍,最终一滴口水都无法下咽,经会诊后转入ICU,经完善相关检查及请外院专家会诊后考虑系格林巴利综合征。因呼吸困难、咳痰乏力,于7月21日行气管切开术、呼吸机辅助呼吸、纤支镜辅助吸痰,并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冲击等综合治疗后,患者呼吸功能逐渐恢复,于8月3日成功撤离呼吸机,8月7日转至神经内科。在神经内科经过漫长又艰难的康复治疗,最终在10月初拔除气切套管,基本能正常进食、言语。而现在,他像个正常人一样出院了,出院第一件事就是回到重症医学科抱一抱当时的主治医生,见一见当初细心照护的护士们。     这个疾病在基层医院很罕见,当初患者因会厌炎入院而每二天却病情加重急忙转入ICU时家属十分不理解,转入时甚至当场质疑医务人员,态度恶劣。经耐心解释及给予充分帮助后,他们才选择相信我们。那时候连吐口水都是一场异常艰难的行动,照护他的护士要时刻关注着他,及时询问并帮助解决。护士们经常轮流守护在床边鼓励情绪低落的他,坚定地告诉他不要气馁,这个病魔是可以战胜的,一定要在床上多练习、多运动 。他说不出话来,但点着头,眼神告诉我们:“我会努力的。”在康复期间,病情一度停滞不前,吞咽功能、咳痰功能及上肢肌力恢复十分缓慢,甚至丧失恢复的信心,而我们从医疗上能给予患者的帮助确实十分有限,孙医生多次去神经内科看望他,让他一定要有信心,鼓励他尽量练习吃东西,尽量练习咳嗽、咳痰等等。最终在家属、医生护士的帮助下,患者最终基本痊愈出院,后遗症很轻。康复后的他,神清气爽,与卧床时判若两人。     一个拥抱代表着这是一个医患合作成功的事例,又是一曲唱响健康梦的乐曲。我们始终相信,我们和病人是统一战线的,我们共同敌人是病魔,我们是一起战斗的好兄弟。

全部回答

张蔚 2014-12-04

和病人沟通是需要很大的耐心的,尤其是在患者和家属不理解的时候。

匿名
发表中...
刘志锋 2014-12-03

正能量啊!

匿名
发表中...
陈桂燕 2014-12-03

henhen 很好

匿名
发表中...
孟菲菲 2014-12-03

希望医患关系能得到缓解。

匿名
发表中...
2014-12-03

当患者能够充分理解医生,医生能够站在患者的身份上思考的时候,也许以后医患关系将永远是和谐的

匿名
发表中...
韩应玉 2014-12-03

患者的康复就是医生的喜悦,病人的微笑,医务人员感到自豪。

匿名
发表中...
武力 2014-12-03

我是个医生。我也曾经是患者。他写出了医患之间的真情,是发自内心的。我也曾经受到过不理解,但是和大多数患者发自内心的感谢比,一个轻轻的拥抱,足够了。

匿名
发表中...
郭晨光 2014-12-03

医生是伟大的

匿名
发表中...
张苗苗 2014-12-02

匿名
发表中...

评论

匿名
发表中...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交流分享”,版权均归经验分享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蔡英祥

动态5 粉丝7

取消关注

擅长疾病:小儿感冒,小儿肺炎,小儿发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小儿热性惊厥,小儿支气管肺炎,小儿呕吐,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为什么举报这个回答?
请选择理由
广告等垃圾信息
不友善内容
违法违规内容
不宜公开讨论的政治内容
其他(可自行填写)
邀请

邀请医生回复问题?

邀请

您已邀请过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