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Respirology》杂志上,钟南山等报道了一项关于噻托溴铵安全性和性能的研究,主要关注于亚组慢阻肺队列患者。这项研究非常重要,因为其考虑了可能存在于种族或文化背景下的潜在不同的疾病特征。
好消息就是,钟南山等研究显示,与全球研究相似,在亚洲队列中,噻托溴铵能倍乐(Respimat)5 μg和HandiHaler 18 μg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急性加重疗效。
但是,更加有趣的是,研究者观察到,亚洲队列和世界其他队列的背景临床特点和一些临床预后有显著不同。亚洲慢阻肺急性发作频率报告更少,尤其是日本。
慢阻肺患者疾病特点、症状和治疗预后的多变性也有报道,即使是亚洲内暴露于不同生物燃料或空气污染的城市。亚洲慢阻肺患者观察到更多严重急性加重,也可以由这些差异进行解释。
这项研究的另外一个有趣发现是,亚洲慢阻肺患者的全因死亡率相似,但合并症谱和死亡原因明显不同。在亚洲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较少的背景下,心血管疾病死亡频率较低。这些结果可能与亚洲人平均BMI水平较低相关,这与世界其他地区的BMI 26.9形成鲜明对比。
近期发表的一篇日本综述强调了日本患者和西方国家合并症谱的显著差异。此外,虽然肺功能受损相似,但纳入相似临床研究的日本慢阻肺患者似乎更年老,并且生活质量评分和预后似乎更佳。
那么,了解慢阻肺患者临床特点的种族/地域差异有哪些重要性?
近几年,医疗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令人震惊,我们很幸运,不论身在何处都能获得这些进步。我们发现自己很容易折服于大规模、多中心全球性研究。但是,对于日本呼吸内科医生而言,当遇到这些有影响力的研究时,并不会感到不安,部分是因为这些全球性研究的大多受试者往往来自于西方国家。
由相关生物标志物驱动的“表型”是鉴别常见疾病,如哮喘和慢阻肺临床特点和不同形式的时尚术语。这是因为我们往往感觉精确的表型可能促进精准医疗。大规模、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可能会给我们提供高质量证据,但数据通常不会给予个体患者最好的答案。
作为呼吸科医生,我们会遇到各种肺部疾病的患者,我们知道显著的表型差异不仅存在于慢阻肺,也存在于其他重要肺部疾病中。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在日本多年来视为主要的威胁生命事件,但近期才在西方国家中承认。
在严重哮喘患者中,严重担忧环绕老年人,大多是有或无慢阻肺的吸烟者。在肺癌中,已知表皮生长因子(EGFR)驱动突变在亚洲非吸烟女性中的患病率高于西方国家。日本患者的这些临床特点可能与遗传差异有关。
在一些患者中,环境/社会因素可能主要影响表型的表达。这方面证据可见于过去30年间慢阻肺表型的急剧改变。过去,很多患者主诉慢阻肺急性加重时咳大量痰,以及住院,尤其是在冬天。但是,这很少见于支气管扩张的患者。更加戏剧性的是弥漫性全细支气管炎,曾经几乎只在东亚发现。目前在日本少见。
考虑到东西方,甚至亚洲的不同地区间慢阻肺显著的表型差异,对于精准医疗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和挑战。希望通过对表型差异机制的研究,可以有助于建立和发展精准和/或个体化医疗。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