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学进展 > 精神心理 > 抑郁症不分年龄、不分性别

抑郁症不分年龄、不分性别

收藏
来源:健客网社区 2016-08-09 13:37

一大学40名学生被确诊为抑郁症

  随着高考志愿填报的落幕,一批批的准大学生正摩拳擦掌迎向大学校园。然而,近日媒体上一篇关于“北京一所著名重点大学40名学生被确诊为抑郁症”的报道却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不一样的校园大门。这些身患抑郁症的学生正经受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痛苦、孤独与隔离。有人认为,智识高、求胜心强的大学生,已然成为抑郁症高发人群,其中硕博士抑郁症比例呈升高趋势。
密歇根大学抑郁症研究中心认为,抑郁症有三个基本的特点:一是抑郁症是一种真实的疾病,对大脑会产生影响;二是抑郁症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状态;三是抑郁症不分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

  大学生抑郁与家庭和生活环境分不开

  现实生活中,学校和家庭只重视分数,但却一味的替孩子“摆平”除学习以外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其实,表面上的“过度保护”通常也是种摧残。有研究表明,长期在顺境中长大的孩子,自我评价相对较高,容易在受挫后产生各种极端反应,如焦虑、抑郁或是不满、愤怒,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例如攻击或自残、自杀。

  在这样的困境中,我们还面临着另一个尴尬的现实,大学校园里患抑郁症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有些大学生以及他们父母却往往存在“病耻感”,刻意避免与教师、同学交流,有的孩子到了重度,甚至拒绝看医生。面对“大学生抑郁症”,有些父母难以接受,他们非但没有给子女提供应有的陪伴、慰藉和帮助,反而指责批评子女“想不开”“意志力不够坚强”,甚至打骂孩子,这样的态度让大学生在抑郁症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摘掉“有色眼镜”,正视抑郁症,是治疗抑郁症关键的第一步。
减少大学生抑郁不妨定期心理体检

  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到今天还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将之视为学生的思想问题和道德问题——所谓思想问题,即是学生不积极向上,意志薄弱、不刚强,当学生面临艰难,体现得萎靡不振,焦虑严重时,就会被视为思维不刚强,不敢面临艰难和应战,“脑子有毛病”;所谓道德问题,就是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同宿舍关系不和谐,会被指责为自私、自我中心。而其实,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是心理问题,不能采取思想灌输和道德说教的方式进行疏导,思想灌输和道德说教的结果,非但不能解决学生的“心结”,反而还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比如,当学生面对学业压力,长期失眠时,如果他把这种情况告诉他人,在一个缺乏对心理问题正确认知的环境中,当事人很担心这说不定会遭遇能力不强、“遇到这么一点困难,就这样的”的不解与偏见,于是就表现出自己没事人一样,却独自承担痛苦、折磨,直到无法扛下去,而可能走极端。

  而对于家长而言,其中的多数都认为孩子不可能有压力,但是,专家表示,孩子的压力往往比大人还大。大人出现心理压力,还可以通过吃饭、唱K、看电影等方式来舒缓,而小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如果有压力没能及时纾解,日积月累就会成为精神疾病。

  其实,许多心理疾病如果提前干预和治疗,效果都比较好。现在很多人每年都会定期体检,以防患于未然。对于心理健康,我们不妨也来定期检查。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关键词: 抑郁 减缓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