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人有七情六欲,七情的管理与我们的健康和寿命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想让自己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下面科学管理自己七情的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习并且掌握,现在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管理情绪
心存感恩、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处之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感恩、善良是心理养生不可缺少的高级“营养素”。
七情适度是健康之母
人有七情,这是人的内因外因共同决定的,且是不可避免的。适度地出现七情的变化是必要的,也是健康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此为中医精神治疗的原则之一。同样,给我们的一个提示是,七情的出现是对健康有益的,可以平衡人体阴阳的平衡。
前段时间,在一份健康杂志看到,在发达国家,心理学治疗法提倡不积累感情势能,即心理上受到的外界刺激,一定要与承受力保持平稳。因为感情的激升或失落,会使人处于失调状态,造成感情势能,其潜在的能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造成生理代谢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势必引发或加重某些疾病的病情。其实我们中医早就有过此提倡,就像《黄帝内经》中关于这点的提倡和建议,以及养生的准则提得太多了。总之一句话,过犹不及,尤其是在情志养生时,“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所以,在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要学会释放感情,懂得拒绝与取舍。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最终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怎样保持七情适度
第一、少怒
怒是七情中最强烈的一种情绪。喜怒哀乐,人之常情,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里,谁不曾遇到过生气别扭、令人气愤发怒的事呢?然而,发怒,无论从人体养生还是社会伦理上讲,都是百弊而无一利的。历史上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人人皆知,周瑜在恼恨暴怒之下,口吐鲜血而亡,多么可悲呀,因怒丢了性命,悲哉悲哉。而清朝的钦差大臣林则徐则在堂上高悬着“制怒”警言,林先生是明智的,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其实,制怒说到底,就是一个方法——“自制”。当要发怒时,首先想想这种情绪对于自己的健康是极为不利的,要自己有意识地去制怒;然后,有意躲开一触即发的“触媒”——发怒的现场、争吵的对象,到其他的地方干点别的事情。另外,也可以深呼吸,或是大吼几声等。方法虽很多,但环境不同,不一定全都适用,但是认识发怒的危害,避开“触媒”和自我暗示激励则是最重要的制怒方法。
第二、少欲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一个人无欲无求,就不会有七情的搅扰。当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认为“人到无求品自高”。这说明,恬淡寡欲是一种崇高的养生境界。有了淡泊的心志,就不会在各种欲望中随波逐流,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也就不会对世事对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颐养天年。人不可能没有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和追求,但这种追求要从实际出发,切勿脱离主客观条件,甚至想入非非,最终因失望而痛苦,忧思成疾而影响健康。因此,会养生的人都会减少个人私欲,淡化名利。
第三、心存感恩,与人为善
心存感恩的人,总是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别人,能与人为善,能与别人友好相处,心中会长存愉悦之感。人在工作、人际交往中,吃亏、被误解的事总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些生活中的小挫折、小插曲,心存感恩的人都能宽容别人,与别人友好相处。并且心存感恩之人,与人为善,也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理上也会常有轻松之感。
科学管理“七情”益健康助长寿,不妨用上面的方法管理自己的七情,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才能更长寿。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