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学进展 > 口腔科 > “磨牙症” 真是有病

“磨牙症” 真是有病

收藏
来源:艾素 2016-06-02 15:41

“磨牙症”真是有病

每逢期末考试期间,总有一些家长会发现孩子有睡觉“磨牙”的现象,因为担心孩子的健康而到儿科、口腔科或是神经科找医生咨询。磨牙症常不为患者本人所知,往往是同室之人听见磨牙声后,告诉其有磨牙症。磨牙症是指在非生理功能状态下咀嚼肌产生不自主的收缩,使上下牙产生彼此磨动或紧咬,使正常生理休息位中断的现象,属副功能运动。

磨牙症可分为白天磨牙及夜磨牙。夜磨牙是一种“干磨”,即在口腔内无食物,唾液也较少的情况下,上下颌牙发生摩擦,表现为睡眠中上下牙齿研磨或叩击,有时伴有声音,对长期磨牙者检查时可发现牙合面有异常磨损平面。磨牙症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口腔功能异常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对长期磨牙者临床检查可发现牙齿有异常磨损平面。夜磨牙患者还可有头痛、面部肌肉酸痛疲劳、颞下颌关节症状、牙齿过敏、嚼肌肥大等伴随症状。在口颌面痛和颞下颌关节病的发生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夜磨牙本身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障碍,但可明显的影响夜磨牙本人及同居人的睡眠甚至生活质量。所以对严重的夜磨牙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磨牙症是对人类咀嚼系统及全身健康有严重影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夜磨牙的总体患病率为8%,11岁以下儿童中有19%的人受到夜磨牙的困扰,随着年龄的增长,在60岁以后的人群中患病率依然高达3%。

夜磨牙的病因夜磨牙可具有多种病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原因。

精神心理因素。例如精神紧张是导致夜磨牙的原因之一,夜磨牙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它的出现和睡眠中的轻度觉醒异常有关,中枢神经系统信息传递介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的异常也参与了夜磨牙的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化学方面的研究提示,夜磨牙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信息传递的介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有异常改变。夜磨牙的发生是大脑左右两侧多巴胺系统的功能处于不平衡状态的缘故。有调查发现,经常克制感情冲动的人多半有紧咬牙和磨牙症。情绪紧张、过度疲劳、思想有压力或儿童白天玩得过于兴奋或过度紧张等,往往会造成晚上不能平静入睡,即入睡后虽然大脑皮质的大部分处于抑制状态,但仍有一部分处于兴奋状态,致使咀嚼肌收缩而发生磨牙。根据在校大学生调查结果看,考试复习期间,夜磨牙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平时,就是由于这期间大脑长时间处于高度集中和紧张状态,使病人的各种情绪难以得到及时的发泄,在睡眠状态下大脑会下意识地表现出来。

咬合关系不协调。在替牙期,大部分儿童由于咬合关系不协调,早接触点致使上下颌牙不能很好地吻合,于是病人常常会出现一种下意识的意念,想使多数的牙齿紧密接触。在熟睡中这种白天的意念就会变成咀嚼肌痉挛和收缩而引发夜间磨牙。

全身因素。如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不平衡、血压波动、缺钙、遗传因素、过敏性疾患等都有可能引起夜磨牙。有学者认为,当儿童积食、消化不良,使胃肠道内的细菌所分泌的毒素吸收后刺激到大脑皮层,使其兴奋或抑制过程失调,造成夜磨牙。

肠道寄生虫。其感染以儿童多见,寄生虫的活动及其分泌的毒素、代谢产物进入人体内,刺激熟睡者大脑的相应部位,引起咀嚼肌痉挛或持续收缩,反射性地引起夜磨牙。

睡眠姿势。观察发现夜磨牙患者的睡眠姿势一般有其各自的习惯位置。若儿童睡眠时不断翻动身体或改变睡眠姿势,也可能会产生一过性夜磨牙。

遗传因素。夜磨牙症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遗传学分析显示,应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磨牙症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儿童期的夜磨牙症往往在成年期还持续存在,儿童与成年期磨牙呈正相关,遗传因素不可忽视。

夜磨牙不仅会影响其他人的休息和睡眠,如果不进行积极而恰当的治疗,长期下去,还会造成夜磨牙的危害,如牙齿磨损,患牙可出现对外界酸、甜、冷、热的刺激有酸痛感觉,还可引起两侧咀嚼肌疼痛或疲劳感,双侧颞下颌关节弹响等症状。

夜磨牙的治疗原则

磨牙症的治疗原则是:消除精神紧张,缓解情绪压力;消除异常咬合刺激,改变原有的神经反馈型;降低咀嚼肌张力,消除咀嚼肌的过度活动;保护牙齿免受磨损,减轻颞下颌关节压力。神经心理学的治疗方法包括肌肉松弛和心理疏导。

目前磨牙症的治疗上,还没有公认的能完全停止磨牙发生的特异治疗方法。临床治疗夜磨牙主要是以减轻磨牙给口腔颌面系统带来的破坏,减轻肌肉关节的症状为目的。从病因入手,对症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调整精神状态。适当安排和调整生活习惯,注意白天不要玩得过度兴奋或疲劳。睡前保持精神松弛,不看刺激性较大的电视或电影。对于成年人应自觉寻找平衡点,避免过度疲劳,做到有劳有逸,对于一些不顺心或受到刺激的事,不必多虑和过度紧张;要理性对待,正确处理事业与家庭的矛盾,合理安排学习,有条不紊。提倡睡前休息放松,做适当的体操,避免兴奋性食品和吸烟,改善睡眠环境等有利于减轻大脑的兴奋状态。调动病人自我控制的心理作用,减轻夜磨牙的发生;调整牙齿的咬合关系和治疗全身性疾病。积极治疗胃肠道功能障碍或消灭肠道寄生虫,排除夜磨牙病因;牙合垫的使用。牙合垫是用塑料托膜成型机压制而成的塑料牙托,睡觉时戴在牙冠上,以阻止上下颌牙齿牙合面的继续磨损,引导病人改掉磨牙的不良习惯。对夜磨牙发生频繁的病人,可考虑用牙合垫保护牙齿,减少牙合面磨耗;睡眠中的唤醒刺激。这种方法通过生物反馈使病人在夜磨牙发生时被声音等信号惊醒从而暂时停止磨牙;在专家指导下进行肌肉松弛训练;药物治疗。需要特别慎重,只有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方可考虑。药物治疗主要着眼点是试图调整口腔颌面运动障碍和肌肉张力失常。将A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入常年磨牙病人的两侧咀嚼肌中,多数在注射后4周内停止磨牙;另外,使用β肾上腺素阻滞剂(普萘洛尔)后,磨牙症状得到缓解。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张燕)

关键词: 肌肉 关节 遗传 口腔 磨牙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