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资讯头条 > 医生工作室,想说爱你不容易!

医生工作室,想说爱你不容易!

收藏
作者: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 来源:掌上医讯 2016-05-09 11:15

2016年4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2016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鼓励开展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试点。

2015年4月21日,全国第一家“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在广州市挂牌成立。这是广东省多点执业政策松绑之后的产物,一时成为社会热点。(2015年4月22日健康报)

医生工作室,初闻,感觉怪怪的,细思,还是觉得怪怪的。 日常生活中,在我们周遭,见多了工作室,有摄影的、书法的、画画的、做手艺的,我生活的江苏省宜兴市是举世闻名的陶都,无论是真正的陶艺大师还是乡间艺人 都有自己的工作室,有的在家里挂个牌子,其实是家庭作坊,有的在车库开个门面,几个平方,有的是街上的店面,既是工作室又是经营的场所……铺天盖地,多如 牛毛,见到工作室也就知道是做陶瓷的场所,一般不会搞错。但在这里从来没有听说更没有见到医生工作室,只有零零散散的一些诊所或门诊部。想象一下,如果突 然某天某位医生也在他们边上开个工作室,是不是很有意思,甚至觉得滑稽。你是叫某某工作室,还是叫某某医生工作室,还是叫某某名医或神医工作室?你把看病 也当成做茶壶啊,人家不会告你侵权吧。

近些年多点执业沸沸扬扬,收效冷冷清清,不能令各方不满意,虽然当初也一再强调这是走向自由执业的开始。今天,突然出来个“医生工作室”,再次成为热点,又宣称是“医生迈向自由执业的第一步,是好的开端”“推开多点执业一扇门”,真的会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看看何谓“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权威人士给出的解释,是指具有思维独立、 诊疗独特的医生或团队独立于单位之外建立的工作室,可以是诊疗间或咨询间。一般没有注册资金,依附正规的医疗机构、体检中心或独居一地。医生工作室为有特 别需要的人服务,不是特指为高端人群服务,是相对一般诊疗而言。

我怎么看都不像个名正言顺的门或窗,怎么看都是曲里拐弯的迷魂阵,离自由执业距离遥 远,往深里甚至可以说,与自由没有半毛关系,正因为不自由才会起了这样一个让人雾里看花的名字,名称上是“独立第三方”而骨子里却“依附正规的医疗机构、 体检中心或独居一地”,其所谓的自由最多的是在单位以外的时间可以不受单位的约束和限制了(这需要保证在这些时间里单位没有紧急事情召唤为前提,否则仍然 是受约束和限制,牛鼻子被单位牵着的),与自由执业更加毫不搭界。

在医院内部设立名医专门工作场所,专家门诊、会诊中心,中医也叫名医馆或名医堂,不乏先例,也很受患者欢迎。但这都是医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是独立在医 院之外的自由存在。如果不依赖任何医疗机构而建立“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已与医院无关,是独立在医院之外的个体存在。内外有别,我们不禁要问的是,建 立“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其真实目的是什么?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体现医生的价值,要使付出与回报相符,有尊严的活着?医生的身份如何确定?从已有的报道 中可以看到,开设工作室的医生都是我们现在医疗机构的在职医生,他们这样做(里又做外)可有政策依据?哪一个是“里”哪一个是“外”,哪一个是主,哪一个 是次?医生工作室,这是医生的第一执业地点,还是第一执业地点以外的多点执业地点?看了一些相关报道,我怎么越看越觉得医生工作室有一种“掮客”的味道, 依靠公立医院的平台,利用手中的(优质)资源(医院、医生、病人),在客观上,为病人提供方便、优质的服务是其冠冕堂皇的理由,主观上,则以达到获取丰厚 的报酬为目的。 

人(医生也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何况现在大医院的医生都超负荷工作,怎么能有余力经营好自己的工作室?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室,又怎么能够做好自己的 本职工作?纠结啊,不仅让人纠结,更多的是揪心!两头都放不下的结果一定是两头都做不好。在这样的状态,医生还有时间和精力去提高业务能力吗,挣钱还来不 及呢?服务的病人可能的确是多了,但质量就一定能提高吗?我非常担心医生工作室会不会成为一个看病流水线上的中转站,有钱的不管什么病多多益善,没有钱的 即使是我专业的统统开路。

医学就是医学,医生就是医生,这就是你与其他行业的区别。诊所、门诊、医务室、卫生所、卫生院、医院等等,多少年来约定俗成,规范统一,易于识别。怎么突 然就出来个与时俱进的医生工作室了,明天不会再来个看病俱乐部或会所、广场、公园、百老汇什么的吧?有这个必要吗?我无意贬低医生工作室这一新生事物,但 我实在看不出它与私人诊所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有什么独到之处(地方),除了名称不同以外。医生工作室能做的难道诊所就不能做,同一个医生在医生工作室和在 诊所就变得不一样了,仅仅是换了个名称或牌子?翻花样没有什么不可理解,不可理解的是翻花样没有翻出新花样,翻来翻去还是原来那个样。如果仅仅是为了不可 言明的原因(如利益)打擦边球,或走在法律的边缘,不得已而为之,倒是可以理解。否则,就太让人匪夷所思了。换汤不换药,劳民伤财,在翻花样中翻去了诚 信,翻出了皮袍下面的小,不知道当事者意识到了没有。

自以为聪明和智慧的名称改变,改变不了内心的虚弱和对现实的无奈,为什么不能堂堂正正就叫某某诊所。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名称改变,在我看来其实是典型的自欺 欺人。追求自由却又留恋体制,已经到了精神分裂的程度。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身为医生我真的想为他们流泪到天明。我们希望的远大的目标,全局改变,如果没 有体制、机制的根本改变,没有政府釜底抽薪的决心,没有彻彻底底的顶层设计,一切都是空谈。仅仅依靠个体的力量,我们只能是个体和局部的改变,收获的永远 也只能是享受一时的镜中花、水中月,自我娱乐而已。虽然理论上有“个体探索倒逼政策跟进”的效应,但实践中往往适得其反。

医生已经够辛苦的了,折腾的实在也不少了,能不能让我们静一静,让我们喘口气,我们不是超人,我们也不是欲壑难填者,我们是平常人,我们要过的也是平常人 的平平常常的生活。我们的要求并不高,我们只是希望依靠本职工作就能挣到令人羡慕的体面的收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而不是要靠工作以外的多点执业、工作 室、兼职等业余创收,贴补家用,以牺牲自己的健康,燃烧自己有限的生命为代价。如果是后者,这是医学、医生的悲哀,也是政府的无能和失职。这是不人性、缺 人道,且是极其残忍的。医生已经满负荷和超负荷工作了,千万不要再因工作室而过劳,甚至闹出生命之虞,这可就是得不偿失,悔之晚矣。 

广东省的“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成果如何?没有看到官方的报告。现在国务院又在鼓励开展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开设工作室试点了,我真的无法理解,也看不明白。

医生工作室,想说爱你不容易。医生自由执业值得期待,但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是永远在路上的没完没了的折腾。

关键词: 医生 医疗机构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