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资讯头条 > 你在遭遇“软医闹”吗?

你在遭遇“软医闹”吗?

收藏
来源:环球医学 2016-04-08 16:18

伤医辱医事件让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深恶痛绝,与动辄打骂医生、摆设灵堂、破坏财物不同,另一种采用非暴力行为的“医闹”也让医院不胜其扰。对医生来说,这种在业内被称为“软医闹”的群体,或许会让一名医生身败名裂;对于医院来说,可能由于长期压床或散布谣言等行为,加剧医患矛盾。
医院怎样避免?如何应对?政府部门该如何作为?其实,所谓“软医闹”背后折射出深层次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探究。
什么是“软医闹”?
百度是这样定义“医闹”的:“医闹”是指受雇于医疗纠纷的患者方,与患者家属一起,采取各种途径以严重妨碍医疗秩序、扩大事态、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的形式给医院施加压力从中牟利的行为,采取在医院设灵堂、打砸财物、设置障碍阻挡患者就医,或者殴打医务人员、跟随医务人员,或者在诊室、医师办公室、领导办公室内滞留等。
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加强,近两年来,打砸医院、伤医辱医的“硬医闹”已经有所减少,极端暴力事件数量也有所下降,与此同时,“软医闹”逐渐浮出水面。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定义了4种“软医闹”的形式:
“1.每天坐在医院诊室外、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讲述诊室内医生的“恶劣行径”;
2.不定期给媒体写信、或将不实信息通过自媒体或论坛在网上进行放大;
3.不断使用编造出来的信息向医院上级单位举报这家医院院长或医生存在的问题;
4.压床不出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发生了一起典型的“软医闹”事件。2013年2月15日,张先生的母亲因血压稍高身体不适住进该院,100天后不幸去世。张先生随后不断到医院进行投诉,要求心内科主任李医生退回收受的一张3000元的加油卡、两本邮册和4块熊猫金币。此后,医院反复以面谈、电话、挂号信、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沟通20余次,患者家属不接受通过第三方调解、鉴定、诉讼等正规途径解决医疗纠纷。与此同时,张先生向上级医疗行政主管部门、纪检监察和公安机关等举报李虹伟医生勒索家属财物,但是调查并未发现李医生勒索财物的相关证据。该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告诉记者,这名家属两年来一直在造谣中伤医生,希望用舆论压力迫使医院私了,医生也在这起事件中被伤害得非常抑郁。
为什么会有“软医闹”?
表面上看,医护人员似乎是“软医闹”的受害者。但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软医闹”恰恰暴露出了法制建设的滞后以及医院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甚至社会形态发生的变化,都有可能是“软医闹”形成的原因之一。
首先,法律的不健全让“软医闹”有了生存的土壤。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硬医闹”,还是软磨硬泡的“软医闹”,“医闹”这个词汇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不难看出,“医闹”是特殊时期的产物,一定会是个寿命很短的词汇,医院要充分认识到患者或家属的“闹”究竟因为什么,在充分尊重人的权利之时,来确定何种行为是超出了这种权利范围。比如找记者、使用自媒体发布信息,这原本是患者的权利,但一旦涉嫌诽谤造谣,医院又很难维权。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还有一种情况是患者不幸去世后,家属拒绝火化,有的尸体甚至在医院存放十几年,医院如果强行火化,司法部门很少站在医院一边。“软医闹”的出现,显示了法律在医疗秩序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很多“软医闹”实属被逼无奈。明显触犯法律的“硬医闹”在逐年减少,凸显出了“软医闹”对医院的杀伤力。然而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不少患者原本知书达理心态平和,但却被逼成了“软医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务处副处长、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常务委副秘书长杨震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表示,长期压床患者有一部分是对诊疗程序和结果不满,但更多是治疗后的康复没能得到相应的支持和救助,患者只能一直住在医院,这体现了社会救助制度的缺失。“显然患者所遭受的伤害并非医院所致,但这种行为抢占了医疗资源,让医院也成了受害者,因此单纯把医院和所谓‘医闹’对立起来是不对的。”杨震说。
第三,良好的社会形态也减少暴戾之气。杨震认为,医患矛盾只是社会整体矛盾的一方面,并不具有太多特殊性。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当股票上升、经济趋稳的时候,社会矛盾就会呈下降趋势,因此用打砸这种挑战法律的“医闹”自然会越发减少,“软医闹”才会显现出来。
如何减少“软医闹”
事实上,在法制逐步健全的进程当中,减少“软医闹”仍然首先需要提高医院自身的管理水平。可以肯定的是,任何行业都有可能遇到无理取闹的人,但这种人一定是少数,且应采取法律手段处理。医疗界资深管理顾问贺滨认为,目前中国的公立医院普遍管理水平不高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导致了很多医患纠纷。由于司法救济渠道不畅通或不公平,一些患者被迫采取“医闹”方式维权,这时,据理维权的患者和无理取闹的患者就被混淆而难以区分,这是被多数争论者忽略的核心问题。执法机构很清楚单方面处置维权者既不公平也不容易,同时也很难弄清真相,所以常常消极不作为,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给那些真正无理取闹者提供了非法获取利益的机会。
对于一些确实无理取闹的患者,邓利强建议,医院应坚持主张,当遇到恶意欠费、长期压床、散布谣言等行为的患者,医院应主动起诉,而不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去应对。
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些原本性格偏执的人,也容易成为“软医闹”。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王健认为,有些患者天生不爱打打杀杀,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更加倾向于用理性的方式去与医院对立对抗。王健建议,当医院遇到这种类型的患者时,切不可与之对抗,而是要尊重事实,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疏导。“‘医闹’的形成,促使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逐步规范,这对医院来说是挑战,要让坏事变好。”王健说。


关键词: 医闹 资讯

医友评论 3人评论)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邱宁 2016-04-09 07:49

不错,就是同行落井下石。

何梦瑶 2016-04-08 22:59

可以告他诽谤。

施沛 2016-04-08 20:42

许多软医闹是受一些内行人的指点,或者与院领导有这样那样的关系,稍有借口便狼狈为奸,内外勾结。向医院索赔。现行公立医院院长只对上级负责,对下无责可言,形成医院无主的局面,反正院长不赔钱,科室做冤大头。助长歪风,沆瀣一气。

高聪 回复 施沛 2016-04-08 21:57

说得对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