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健康中国”被第二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专门的章节被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两会代表、委员们心中的健康中国是怎样一幅图景?他们认为该如何建设?
■不能靠卫生部门单打独斗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从全面深化医改、健全医保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公卫服务、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等8个方面,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行了论述。对这个内容框架,代表、委员们有话要说。
全
国政协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表示,健康中国战略应该努力让人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把维护健康放在首要位置,而不应以“治病”为主体。他
说,建设健康中国要靠全民参与,而现在民众维护健康的意识不够,这正是需要补齐和加强的。此外,健康产业、健康服务也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规划纲
要里没有体现。
“落实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最重要的是要把健康优先的理念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健康中国不是卫生部门一家就能推动和实现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疾控中心主任沈进进认为,规划中列举的指标数字清晰明确,但大健康的思维体现不够。
沈 进进说,此前我国也制定过加强国民健康的重大政策措施,如国民营养改善、烟草控制、健康行为养成等,但这些政策所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原因就是卫 生部门单打独斗、势单力薄。“健康中国的概念定义不够明确,在制定具体规划时,应明确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确保投入等社会治理各个方面的分工和目标。”
慢病防控应成突破口
沈 进进表示,近年来,我国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大幅上升。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者达到2.6亿人,糖尿病患者1 亿多人,还有大量的心脑血管病、慢性非阻塞性肺病患者。慢病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6.6%,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左右。慢病防控已成为影响 健康中国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近1亿人,需要用药的慢性乙肝患者有2000万人,不管是口服核苷(酸)类 药物还是注射干扰素,都需要长期用药数年甚至终生用药,但目前所有乙肝抗病毒药物均为医保乙类药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全国人大代 表、山西省脑瘫康复医院院长郭新志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王执礼建议,通过出台相关激励政策,促进社会办慢性病服务机 构,包括防治慢性病管理集团公司的发展,以提升慢性病防治网络的综合服务水平,促进医疗服务的有效供给。同时,可通过制度创新,鼓励和引导体制内的优秀人 才与社会办慢性病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合作,在提高社会办慢性病服务机构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使大医院的优质医疗人才资源更有效地下沉到基层。
生态环境保护不容忽视
“相 当多的地区生态污染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刻不容缓的地步。有一个村庄,饮用水污染严重,村民每家都有一块明矾,打出水之后放上明矾,认为水澄清了就能 喝。据检测,当地水质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达到60%以上。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许多慢性病、肿瘤患病率及出生畸形率的增长。如果不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大 家有多大的能力,去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军医大学院校长赵铱民去年和几位同事在陕、甘、豫、冀4个省的7个县、28个乡调研了农 村生态污染现状,他的发言引发了在场许多人的深思。
今年的两会上,许多医疗界的代表、委员把目光由治病投向防病,他们提出,重视和减少生态环境污染是防止疾病发生的重要前提,但这一问题还未得到足够重视。
全 国政协委员、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副院长孙丰源表示,植被具有吸附和吸收各种有害污染物的能力。他建议,除继续保留和完善现有的园林、绿地、湿地外,还要 切实解决冬季农田闲置问题,如大力开展海水淡化工程、污水净化工程和中小型水库建设,引导农民逐步恢复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代表的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使得 京津冀地区保持耕地常绿、植被常青。
加快国民营养法制建设
“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与居民的膳食营养不平衡有直接关
系,大部分慢性病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和早期预防就能降低发病。”沈进进建议,国家应加快国民膳食营养标准或营养法制建设,根据国民不同年龄、性别、民族、
生活环境,制定不同的居民膳食营养标准或营养法规,包括膳食结构到营养标准,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引导国民选择合理平衡的膳食和营养均衡的食品。
“我
们国家给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营养餐,每年投入160多亿元,但对于庞大的几千万名学龄儿童群体远远不够的。虽然城市儿童的身高、体重、智力发育
等指标已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平均线,但农村地区儿童还没有达到,因为没有在生长发育期提供优质的蛋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感
到担忧,他认为,应该开展多种研究,提供优质营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仅仅是农民增收,优质营养的供给必须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