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资讯头条 > 将医生体检作为医院考核指标,可否?

将医生体检作为医院考核指标,可否?

收藏
作者:杨润勤 来源:大众日报 2015-12-11 14:38

原标题《医生不健康,患者该咋办?》


在朋友圈里,善饮者不少,医生竟占了不少的比例。问一位外科医生,酒量是如何练出来的?他直言是累的,一台手术要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两腿发 软,担惊受怕。下了手术台,很想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杯中之物成了首选,久而久之,升级增量。谁都知道酒多伤身,某些医生善饮让人想到医生的健康,想到时 有发生的医生猝死事件,甚至想到医生不健康患者该咋办?


相关调查显示,77.8%的医生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左右,20%的医生达到15—18个小时,49.2%的医生每周至少两个夜班,所有医生都有连续工作 24小时以上的经历,18%的医生曾连续工作48小时以上,80%的医生在工作时间所摄入的水不超过一杯,83%的医生不能按点吃饭。再加上时有发生的医 患纠纷,更让不少医生觉得心力交瘁。身体不是铁打的,怎能受得起这样的折腾,医生的健康的确堪忧。


如何给医生减负,减负又会触到哪些“老问题”?比如医疗资源不均衡,分级诊疗推广难,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医生只能在人海里“扑腾”。还有,医院精打细算,制定了严格的工作任务和创收指标,医生完不成,不仅奖金少,评职晋级也会受影响,不干不行,强干伤身。


有关专家出了不少为医生减负的好主意:把医生体检作为医院考核指标,体检不达标的单位,应对领导进行问责; 严格落实每天8小时工作制;医疗机构不应鼓励医生带病坚持工作,严格控制医务人员连续工作时间,强制执行带薪休假制度;简化病历书写,把医生从繁重的医疗 文书书写中解脱出来等。可是,主意好兑现难,面对眼下你争我夺的医疗市场,有几家医院能够做得到?即便做到了,还有一些“隐性之负”也需要减。


何谓“隐性之负”?有的骨折病人,却要接受全身检查;一份单纯的化验,却有几十项检测内容;有的心梗病人,被放进七八个支架。有专家说,支架放3个以上就失 去临床意义,放这么多纯粹变成卖支架。这种过度医疗让医院赚到了钱,医生得到了一份奖金,同样,医生的精力和体力也会付出更多。利益驱动下的这种“隐性之 负”还有很多,减起来会很难。看来,让医务人员不再处于复杂的利益关系中,还医者仁术的本来面目,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健康等不得,既然负难减,就要重养“心”。思想浮躁不行,工作急躁不行,心情烦躁更不行,以平和、宽容的心态行医,当个健康的长寿医生。“药王”孙思邈为了 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深山老林,可谓身体很累;他付出巨大心血完成不朽著作《千金方》,可谓耗心熬血。然而,他却能长寿过百。有人说,仁善者长寿,“药 王”除了注重养生之外,一颗慈悲之心延了寿,的确他的“善”从“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中足以让人感 悟出来。


医生的“善”体现在心地仁爱、品质淳厚上,大到医好了一个人的病,救回了一个人的命;小到为患者开了一张治好病的小处方,给病人一个笑脸、一声问候。看看当今医界的“寿星”也是与善有缘,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吴孟超以“心灵温暖心灵”让人称道,93岁还活跃在手术台前;中国整复外科创始人之一的张涤生,仁医巧手,开朗宽容,享年99岁;“中国小儿外科之父”张金哲,一生亲孩子、爱孩子,被人称为小朋友中的“老朋友”,95岁了,还在坚持出诊……与人为善,用自己的行为换取他人的笑靥和愉悦,得到自身的安逸,这是一种健康与长寿的养生之法。


大家都明白,患者的疾病可以交给医生治疗,那么医生病了又该交给谁呢?如果医生自己没有了健康,怎么去保护大众的健康?于人于己,医生们都应珍重。

关键词: 医生 健康 考核指标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