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资讯头条 > 全面二孩落地儿科医生紧缺引关注 医学院应设“儿科系”

全面二孩落地儿科医生紧缺引关注 医学院应设“儿科系”

收藏
来源:江淮晨报 2016-01-18 11:20

备受关注的“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对于医疗、教育等领域的资源无疑都将提出新的挑战。

市政协委员、合肥市卫计委副主任王向阳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医院的产科、小儿科都‘缺人’,想要满足需求、提供优质医疗条件,眼下的资源还不够。‘全面两孩’政策的落地,无疑会增加儿科、产科等相关科室的压力。”

“大宝”、产妇的心理健康都应该关注

从独生子女、“单独两孩”到“全面两孩”政策的过渡,对于“大宝”、产妇的心理健康都应该关注。相应的,也需要大量的心理学专家来进行引导、治疗。“这个不能靠市场来配置,需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王向阳说。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我估计2017年会迎来一个高峰期。”市政协委员、合肥长江医院院长周铭锜也关注到这一点,“政策放开后,会出现很多高龄产妇,她们长时间未生育,身体上、心理上都需要做好非常充分的准备。这就不单要求医院能做咨询,还需要提供心理干预、孕前保健等种种服务。”

建“心灵驿站”,用拓展训练治疗心理疾病

患上心理疾病,去“心灵驿站”,通过拓展训练等特殊手段进行治疗,这种方式是否能让患者更愿意正视心理问题?市政协委员、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胡兴龙认为,“两孩时代”来临,高龄产妇的产后心理疏导、“大宝”的心理疏导问题等不容忽视,目前亟需解决的是让医生和患者都愿意正视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的发病率约为17.5%,焦虑症、强迫症、睡眠障碍等,太多了。”胡兴龙说,与这一数据相对应的,是心理医生的极度缺乏。按说,每十万人中要有3.8个心理医生,但合肥目前的比例是十万分之1.8,心理医生的缺口至少为百余人。

“大部分人不愿意正视心理疾病,认为来四院看病就是精神异常,就连医学院的学生都认为做心理医生很自卑,不愿意选择这个行业。”胡兴龙分析道。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他认为,首先,要引导患者正视心理疾病,愿意去治疗,“是否可以由政府出面,将一些闲置的房子改成心灵驿站,通过拓展训练、心理调解等,用一种轻松、预约的方式,在与医院完全不同的环境中来治疗心理疾病,患者应该更容易接受。”

同时,胡兴龙还建议,要将心理医生列入紧缺人才中,“在招聘时,对心理医生应当开‘绿灯’,适当放宽条件,降低淘汰比例。尤其是对于高端心理医生人才,引进他们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给医院放权,解决高端人才家属的工作问题,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才。”

医学院应当设立“儿科系”

儿科医生紧缺,这个话题自从“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后就屡被提起。

对于医院来说,这不仅仅是个热点话题,更是工作中无法回避的实际困难,几乎每个医院都在试图寻找解决之道。对此,市政协委员孙仪胜建议,应当尝试从“源头”引导,在医学院设立儿科系。

“在中国,儿科医生,尤其是新生儿科医生真的太缺乏了,无论到哪所医院,儿科门诊前的队伍永远都很长。”孙仪胜说,由于孩子太小,不能诉说病情,容易漏诊、误诊,引发医疗纠纷的几率颇高。再加上儿科医生工作量大、薪酬相对较少,导致大部分医生都不愿意选择儿科。

之前,安徽省首个儿科专业质控中心成立,其中一项任务就是进行儿科医生的转岗培训。按照规划,今年之内,至少要有80名医生“转行”做儿科医生。恰巧,在单位里,孙仪胜正好负责这项工作,可是几番动员之后,没有一个医生愿意转入儿科。他和其他医院的同行沟通,情况也基本一样。

“目前的情况,想让医生自愿选择做儿科医生太难了,或许只能尝试着从源头上来引导。”孙仪胜建议,医学院里应当设置儿科系,甚至可以采取“定向委培”的方式来吸引人“走”入儿科。在此基础上,还要适当加大儿科医生的激励机制,薪酬、奖金方面应当予以适当提升。

应鼓励民营医院发展

市政协委员周铭锜说,随着“全面两孩”政策落地,作为医疗机构,应该积极响应,并采取一定准备措施。同时,光靠政府办医将不足以满足市民就医的需求,应鼓励民营医院发展,或是与民间资本合作。

周铭锜说,“从民营医院经营者的角度来说,我们愿意去承担责任,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但往往因为人们对于民营医院的认识还有一定的误区,宁愿选择去公立医院,也不愿意到民营医院来就诊。”

周铭锜认为,要想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首先要打破对民办医疗机构的政策偏差。“比如在宣传上、在人才培养的扶持政策上,能够得到对等的待遇。”

关键词: 儿科 二孩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