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学进展 > 肿瘤科 > 好消息!晚期肺癌有望变成慢性病

好消息!晚期肺癌有望变成慢性病

收藏
来源:广州日报 2015-09-17 10:03

阅读提要:9月6日,在美国举行的第16届世界肺癌大会上,中国肺癌治疗领军者、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吴一龙教授,荣获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杰出科学奖,这是该奖项40年来首次颁给华人科学家。

吴一龙教授荣获国际肺癌研究协会杰出科学奖 图/乔军伟

9月6日,在美国举行的第16届世界肺癌大会上,中国肺癌治疗领军者、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吴一龙教授,荣获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杰出科学奖,这是该奖项40年来首次颁给华人科学家。

吴一龙教授的杰出之处,在于他带领团队在靶向治疗晚期肺癌方面取得巨大成效,其经验成为亚太地区的治疗原则与指南。

肺癌数据

据2012年世卫组织数据,全球每年肺癌发病182.5万例。其中35.8%新发患者在中国,年新发病65.3万例。在中国,平均每隔30秒就有1个人死于肺癌。

IASLC

肺癌发病量已经到了可怕阶段,全球科学家被赋予攻克肺癌的重任。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至今成立40周年,是全球最大最顶尖的肺癌研究领导者。

吴一龙,中国肺癌治疗领军人、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主任委员、国际肺癌研究会领导团成员、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主席。

59岁的吴一龙,半辈子与肺癌战斗,他直言,从1982年大学毕业,直到2000年,18年间 他一直在黑暗中探索;2004年开始,他抓住基因靶向治疗方向,不断探索用药机制,如今晚期癌症患者中位生存期延长至39个月。10月,他的团队开始临床 研究免疫哨卡抑制疗法,结合正在攻克基因靶向治疗耐药,吴一龙充满信心,“晚期肺癌有望变成慢性病”。这意味着,不久后起码一半以上的晚期肺癌患者,可获 得5年或以上的生存期。

“吴一龙教授,代表着肺癌研究历史上的中国贡献,尤其是靶向治疗为全世界树立了榜样,国际尤其亚太地区晚期肺癌治疗原则、治疗指南绝大部分出自中国。”

——IASLC颁奖时对吴一龙教授的评价

在此之前,IASLC曾将杰出科学奖颁给9位欧美科学家,吴一龙是第一张世界“肺癌克星”的华人面孔。

IASLC杰出科学奖,由全球100多名科学家无记名投票选出,“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国际承认。”吴一龙说。

靶向治疗让晚期肺癌活过3年

吴一龙说,到2000年,他已经在肺癌领域工作18年,面对的却依然是无选择性、对所有肺癌患者的试错治疗。医生据经验给患者用药,打一种化疗针,无效再换一种,只是优秀的医生把握大一点,但患者求生面临着金钱、副作用的双重痛苦。

但现在,吴一龙团队的基因靶向治疗,已经成为无数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希望。鲜为人知的是,这一疗法的探索过程,完全应验“灵感的火花只留给有准备的头脑”。

2000年,吴一龙在赴美参会的飞机上,从一名国外肺癌新药研究的科学家处,获悉一种口服新药正在美、日等国临床试验,有效性呈现东西方人群差异。虽然中国不在项目范围内,吴一龙却对此留了心。

2001年,吴一龙开始为中国晚期肺癌患者争取新药试验,发现试用新药的中国病人临床有效性特点:女性、不抽烟、肺腺癌,“具备特点的,有效率达50%,但不知所以然。”吴一龙回忆。

直到2004年,美国两个研究小组首先发现非小细胞肺癌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 的驱动基因。这时,吴一龙4年前的“留心”发挥了作用,他组织团队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145例及北京、上海、广州等6所协作单位共506例肺癌患者 EGFR的活化突变状态,发现EGFR对中国人来说就是特别的驱动基因,EGFR在东亚人群突变率很高,约占所有非小细胞肺癌的30%,而在西方人群则少 于10%。2005年,这一研究成果正式发表,在业界引起轰动。

2009年,经过1000多例长期随访分析发现,靶向治疗有效率高达70%,使中国EGFR突变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达到22个月。从此,肺癌的治疗方案改变,而发现基因突变的2004年,被认定为“肺癌治疗新元年”。

基因靶向治疗一直在进步,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靶向药物陆续问世,吴一龙团队的临床科研一步步转化为成果,让EGFR、ALK等基因突变晚期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延长到39个月,有3项研究还改变了全世界的肺癌治疗指南。

“以前,作为肺癌医生,被笑‘没有超过1年的患者朋友’;现在,我们已经有100多例晚期肺癌患者活过10年以上。”吴一龙觉得,这是自己最欣慰之处。

基因靶向耐药机制摸清七成

吴一龙获奖后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在全力攻克基因靶向治疗的耐药关,而且已经初有成就,摸清了70%的耐药机制。

吴一龙笑称,“癌症细胞不是傻瓜,懂得如何对抗药物。”几乎与靶向治疗新法同时开展的,是抗耐药研究。最新数据是,吴一龙团队已经摸清了70%的耐药机制,并摸索针对EGFR耐药后3种情况,给出不同的治疗对策,可延长19个月的生存时间。

吴一龙推测,未来基因靶向药物治疗肺癌的模式,会是某新药新方式,成功抑制癌细胞,出现耐药; 找到另一种新药新方式,再抑制……现实是,靶向药物已从一代、二代到现在第三代,癌细胞与药物来回攻守。也正是在这样的攻守间,每个回合为病人赢得两三年 的生存机会,“晚期肺癌有望变成慢性病”才有实现的基础。

此外,吴一龙团队与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等联手,并由吴一龙带领,正与肺癌中的另一个驱动基因——c-MET作战,预计两年后会公布最后结果。

肺癌治疗演进史

发病=等死

100多年前,肺癌才在人类历史上出现,首例病人是矿工,人们误以为是矿山放射物所致,因此肺癌的第一个名字叫“矿山病”。此后,由于烟草在全球传播,肺癌发病多起来,一发病,几乎就是等死。

化疗三阶段

1965年,科学家发现“芥子气”可以用于化疗,但化疗的有效率低于10%,无人活过1年。

1995年,含铂化疗方案出现,化疗有效率提高至20%,平均5个人中,有一个人的晚期生存期从4个月提高至8个月。

1995年至2000年,科学家又发现了紫杉醇等第三代化疗药,用药后,晚期患者可多获得10个月中位生存期。

肺癌治疗新元年

2001年至2015年,基因靶向疗法规模应用。至2009年,仅5年时间就将一半基因晚期肺 癌患者的生存期提升至22个月。如今,第三代靶向药物问世,抗耐机制也在攻克,患者生存期已经达3年多。随着免疫哨卡抑制疗法开展,结合基因靶向治疗和抗 耐发展,吴一龙充满信心——“晚期肺癌有望变成慢性病”,这意味着不久以后,起码一半以上的晚期肺癌患者,可获得5年或以上的生存期。

未来:精准治疗

展望未来,吴一龙描画:肺癌命名会有新变化,即肺癌是一个大名称,具体为很多小病名,以分型来作更细致的划分。而且每个肺癌小病种,都有相应的靶向药物进行精准治疗。

最新进展

肺癌预警

吴一龙团队还在全力研究肺癌预警。团队在全国追踪了500多个肺癌家族,初步发现家族里直属、 血缘三代有肺癌患者的,其体内基因存在易损现象,损害积累就会致肺癌发病。目前追踪到河北有个家族,一名健康成员在基因检测中发现属于危险人群,吴一龙团 队对他进行持续观察,两年后他真的得了肺癌。幸好因为发现得早,目前已经治愈。

吴一龙介绍说,肺癌预警意义重大。早期病人在CT上看到的肿瘤只有约5毫米,且难以判断恶性或良性。而将来可通过血液基因检测,通过基因变化,初步判断是恶性还是良性,有助于尽早诊治。

免疫哨卡抑制疗法

吴一龙在受访时很高兴地透露,10月,全国首个免疫哨卡抑制疗法的临床研究将在省医肺癌研究所正式开展,这是全球多中心项目,将选10~20个肺癌病人进行单抗试验,每名患者可获每月达1.5万美元的资助。

吴一龙介绍,按道理,癌细胞增殖,人体免疫细胞作为“护卫队”,理应出动灭杀它,但免疫细胞却 按兵不动,为什么?研究发现,癌细胞并不是从天而降,而是从正常自体细胞变过去的,而且它“会伪装”,长出一个哨卡,分泌出一类物质传递分子表达信号,使 得免疫细胞哨卡与它对上时,误认为是“自己人、好细胞”,从而不发动攻击护卫。

国外研究者已经找到相应的靶点,施以药物,可以阻断、抑制上述哨卡信号的传递,让人体免疫细胞得以认清癌细胞的真面目,发挥免疫功能。


关键词: 肺癌 慢性病 基因靶向治疗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