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来,西藏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基本形成以拉萨为中心辐射全区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西藏卫生计生事业从弱到强,从落后到现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牛棚接生的历史一去不返”
抱着1岁多的儿子站在门口,回想起当时临产的场景,西藏拉萨墨竹工卡县村民韦色依然心有余悸。去年3月,韦色难产,母子均面临生命危险,紧急送到县医院剖宫产后才母子平安。
过去,在西藏的基层农牧区,妇女生孩子大多实在条件简陋、卫生环境差的地方,甚至是在牛棚中。遇到像韦色这样的情况基本只能靠个人毅力硬撑和念经祈福,导致孕产妇和婴幼儿的死亡率都居高不下。现在,越来越多的群众遇到医疗问题时会像韦色一样求助现代医疗手段。
西藏卫计委党组书记卢彦朝告诉记者,目前,西藏各地医院给孕产妇开通绿色通道,对在医院生产的孕产妇免除一切费用。同时,如果家人主动送孕产妇来医院,医院还会奖励家人送孕产妇来医院的费用。
2014年,西藏投入1.4亿元实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和儿科能力建设项目,基层妇幼健康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由西藏和平解放初期的5000/10万和430 下降到108.86/10万和16.8 ,住院分娩率达到85%以上。
得益于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西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西藏人均期望寿命不断提高。统计数据显示,西藏人均期望寿命已从过去的35.5岁提高到现在的68.2岁,全区人口从过去的114万人增加到317万人。
从“僧人看病”到“僧人也看病”
上世纪,现代化医院刚刚在西藏建起的时候,群众一下子很难适应从“有病求僧”到“有病就医”的转变。
过去,由于医疗观念落后,常有群众小病拖成大病,最终导致死亡。还有一些农牧民得了病之后,不来医院,而是找一些僧人帮忙看看历法,算算适不适合看病。
在医疗系统待了20几年的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胡学军对此深有感触:“现在,随着医院医治好的病人越来越多,不只是群众,连僧人生了病也是第一时间想到医院。在刚刚结束的高级僧尼培训班上,应僧人们要求,就有医生专门到现场开展健康教育培训。”
近些年,西藏实施重大卫生惠民工程,对城乡居民和在编僧尼实施三轮免费健康体检,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8.9%。2014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患者有两成左右是昌都、那曲等地的农牧民。与过去得了大病都不来看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牧民是一家全部来体检。
“安吉啦和金珠玛米一样尊贵”
“真没想到,不交钱就能先看病。”近一个月的住院治疗时间,除了第一天做B超和验血花了110元,拉萨市娘热乡居民拉姆次仁的医疗费和药费一直先由医院垫付。
拉姆次仁是目前西藏正在试行推广的“先诊疗、后结算”工作的受益者。2013年,西藏试点推行“先诊疗、后结算”,凡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牧民,享受优抚、低保的农牧民以及病情严重须采取紧急医疗措施救治的群众,均可享受“先诊疗、后结算”服务。
良好的就医环境和医疗系统建设让医患双方能够和睦相处。“在藏族群众心中,安吉啦(藏语,意为医生)与金珠玛米(藏语,意为解放军)同样尊贵。”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驻山南地区隆子县热荣乡热荣村的医生旺点说。
因为工作关系,旺点和同事经常与一些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部下乡,他和同事们往往得到农牧民群众更热情的欢迎。“在乡下,群众会捧上家里最好的牛肉给医生吃,而其他人可能只吃到刚刚煮熟的土豆。”旺点说。
目前,西藏全区基本实现县疾控中心全覆盖、乡有卫生院、村有卫生室的目标,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城镇医疗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雪域高原基本普及,分级诊疗制度正在全区稳步推进,不远的将来,“小病不出县、危疾重症不出区”在雪域高原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