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热,移动医疗创业大赛更热。笔者半年多就亲历了5-6场,项目个个争奇斗艳,拍着胸脯保证模式独特、前途无量。要不是医生都看不上现有的移动医疗项目,要不是医疗领头羊都还在苦苦挣扎,我差点就信了。参加多了难免审美疲劳,看了这么多雷同的项目就像是看整过容的美女。所以当我听说梅斯医学想办医生移动医疗创业大赛时,兴趣立马来了,因为我想看看医生想要的移动医疗到底长成啥样。
6月28日,北京大学医学部逸夫楼。选择医学院里的大教室举办大赛是符合梅斯医学一贯的低调专业风格。主持人是来自启明创投医疗资深医疗投资人的胡旭波, 在毕马威医疗合伙人姚凤娥女士简要回顾移动医疗现状后,活动即直奔主题,由经过初选和网络投票之后胜出的16个项目来接受评委挑剔眼光的考验。
请看下表——估计这些个参赛单位亮出来,你和小伙伴就已经吓呆了吧,当然有些是医院项目,有些就是医生个人参赛。梅斯医生此次大赛最大卖点就在于项目都来源于医生,而且产品没有开发的也允许参加,最大限度让好点子有机会脱颖而出。
项目单位 |
项目描述 |
项目性质 |
状态 |
北京协和医院 |
早产儿出院后管理 |
移动随访,O2O |
APP未开发 |
北大一院 |
慢性肾病管理 |
移动慢病管理,网络咨询 |
APP开发中 |
浙大妇产医院 |
妇科肿瘤医患沟通 |
移动慢病管理,网络咨询 |
APP开发中 |
上海六院 |
糖尿病眼底移动检查 |
移动医疗设备 |
产品开发完成, 尚未量产 |
泰安中医院 |
可穿戴护理监测系统 |
可穿戴设备 |
产品开发完成, 尚未量产 |
扬州苏北人民 医院 |
慢性心衰远程管理系统 |
慢病管理+远程会诊 |
系统已运行 |
上海中山医院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物联网分级诊疗系统 |
慢病管理+远程会诊+物联网医学 |
产品开发完成, 尚未量产 |
华西口腔医院 |
I-Dentist 移动口腔视诊平台 |
医学人工智能,网络问诊 |
APP已完成 |
江苏省人民医院 |
房颤患者移动随访管理 |
移动慢病管理+可穿戴设备 |
使用现有APP和可穿戴设备,智能算法开发中 |
北京宣武医院 |
移动临床决策辅助系统 |
医学人工智能 |
APP已完成 (肝癌与胆结石) |
上海六院 |
妊娠期甲减管理 |
移动慢病管理,网络咨询 |
APP开发中 |
北京安定医院 |
精神疾病健康管理 |
移动临床检查+可穿戴设备 |
PC端开发完成, 设备原型完成 |
广州呼吸病研究所 |
COPD慢病管理 |
移动慢病管理+可穿戴设备 |
产品开发完成, 尚未量产 |
上海同济医院 |
认知障碍移动康复训练平台 |
移动慢病管理+可穿戴设备 |
PC端开发完成, 设备原型完成 |
上海中山医院 |
肺结节的物联网医学诊断 |
远程会诊,医学影像云, 医学人工智能 |
设计原型完成,软硬件待开发 |
广东省中医院 |
高血压管理 |
移动慢病管理 |
APP已完成 |
此次项目来源覆盖全国,无论医院大小都参与积极,但是入围的项目还是以三甲知名医院为主。不知道是否因为移动医疗项目本身的实施难度,项目的发起或主持人往往是专家级,甚至不乏院士级人物,跟某些移动医疗项目团队以90后为主对比鲜明。
项目总体来看都非常贴近临床需求,针对的都是重度垂直的细分领域,很多都是过去未曾想到或不敢触及的领域,例如早产儿随访、妊娠期甲减、心衰和房颤的慢病管理,肺结节鉴别和随访等项目。
医生告诉我们,这些患者人数比我们印象中的要多得多,目前的线下诊疗或管理手段都无法解除患者的痛苦。即使是看似普通的肾病慢病管理和牙科网络咨询项目,医生的设计增加了关键的人工智能算法,医学价值就甩市面上的同类项目好几条大街了。
医生项目的另一特点就是非常依赖包括传感器和医疗器械在内的硬件设备,从一定程度上你可以看成是医疗设备的移动化应用,APP虽然是标配,但是通常作为硬件使用支持,上海中山医院的两个物联网医学项目就很典型。你也很容易发现,三分之二的项目都是慢病管理,凸显了这一领域的强需求和现有医疗体系的软肋。
在我们这些“商人”看来,医生发起的移动医疗项目在散发着浓郁学术气息的同时,也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是商业化考虑不够,有些项目完全脱胎于某个临床课题, 只是加上点移动元素,有科学性但商业性偏弱,市场潜力、可复制性和盈利前景几乎都是一张白纸,更不要说推广运营。其中好几个项目都是职务发明,医院或研究 机构的商业化能力历来孱弱,不难预想成果申报不久就可能束之高阁。有些项目其实就是某些医疗设备的移动化,商业模式更接近设备的买卖,互联网特性没有充分 考虑,未来的成长空间有限。例如糖尿病眼底病变手机检查项目,单独实施的商业空间并不大,如果跟现有糖尿病管理项目对接倒可能是双赢。提案较多的慢病管理 项目也许借用现有的产品的模板就可以实现,没有必要都另起炉灶。
从项目介绍人与评委的互动中,能感受到医生对自己项目的珍视和对商业运营难度的低估,很多医生也明确说明自己需要控股但又不可能全职创业。鱼和熊掌岂能兼得,像卓健科技创始人既行医又创业的可是太少见了。
如果要通俗概括医生的移动医疗创业点子,我会联想到校园里的爱情,简单纯净又不食人间烟火。也许会有一两个刻骨铭心的故事,但绝大多数最后是当爱已成往 事。但是临床医生的视角对现有互联网或非医疗背景创业者倒是极好的提示,一个真正贴近医疗,一个擅长商业运作,大家有机会多聊聊也许能给迷惘中的移动医疗 找到一条出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