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哪些因素会导致儿童乳糜泻?

2015-05-15 MedSci

乳糜泻是患者对麸质不耐受引起小肠粘膜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关于产前和围产期某些因素对后代乳糜泻的发生发展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存在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因此Emilsson L等人进行了一项基于挪威母亲儿童队列的前瞻性研究,评估评估胎儿生长情况、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分娩方式是否会对后代乳糜泻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上。

该队列根据挪威1999年至2008年的医学出生注册信息,共纳入了95,200名母亲以及其对应的114,500名后代,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以及所 需要的医学数据。研究者们根据病人就诊信息以及母亲的问卷调查结果识别纳入人群中患有乳糜泻的后代。校正母亲乳糜泻、胎儿性别、后代年龄等因素,通过多变 量逻辑回归模型计算围生期相关因素与乳糜泻的ORs值(model 1)。同时研究者再次校正后代麸质摄入年龄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依旧通过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计算围生期相关因素与乳糜泻的ORs值(model 2)。

该研究队列中共有650名乳糜泻儿童,107,828名儿童作为对照组。校正相关变量后,通过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分析,研究者们并没有发现胎儿出生体 重或者出生时身高(小于胎龄儿或大于胎龄儿)与其以后乳糜泻的发生发展有任何联系。同样分娩方式与后代乳糜泻也没有显著相关性(剖宫产, model 1: OR, 0.84; 95% CI, 0.65-1.09, model 2: OR, 0.83; 95% CI, 0.63-1.09)。不过研究者们发现,母亲乳糜泻、后代性别与后代乳糜泻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OR, 12.45; 95% CI, 8.29-18.71);母亲1型糖尿病也与其存在相关性(model 1: OR, 2.58; 95% CI, 1.19-5.53, and model 2: OR, 2.61; 95% CI, 1.14-5.98)。但是对母亲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进行分析,并没有发现其与后代乳糜泻的发生发展有任何联系。

通过对该挪威母亲-儿童队列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后代性别、母亲乳糜泻、1型糖尿病是后代乳糜泻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没有数据表明,宫内生长情况与其后乳糜泻的发生发展有任何联系。

原始出处:Emilsson L, Magnus MC, Stordal K. Perinatal risk factors for development of celiac disease in children, based on the prospective norwegian mother and child cohort study.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5. 13(5): 9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