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知识手册

肉豆蔻

核准日期:2006年10月04日

收藏

药品名称:

肉豆蔻 药典

SEMEN MYRISTICAE 药典

Rou Dou Kou

肉果;迦拘勒;

所属类别:

中药 >> 中药饮片 >> 收涩药 >> 敛肺涩肠药

古籍出处:

《药性论》

基原:

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成熟种仁。主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亦有栽培。冬、春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皮壳后,干燥,煨制去油用。

炮制:

肉豆蔻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煨肉豆蔻 取净肉豆蔻用面粉加适量水拌匀,逐个包裹或用清水将肉豆蔻表面湿润后,如水泛丸法裹面粉3~4层,倒入已炒热的滑石粉或沙中,拌炒至面皮呈焦黄色时,取出,过筛,剥去面皮,放凉。
每100kg肉豆蔻,用滑石粉50kg。

性状:

本品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cm,直径1.5~2.5cm。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有时外被白粉(石灰粉末)。全体有浅色纵行沟纹及不规则网状沟纹。种脐位于宽端,呈浅色圆形突起,合点呈暗凹陷。种脊呈纵沟状,连接两端。质坚,断面显棕黄色相杂的大理石花纹,宽端可见干燥皱缩的胚,富油性。气香浓烈,味辛。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性:

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应用:

1.虚泻,冷痢
本品辛温而涩,入中焦,能暖脾胃,固大肠,止泻痢,为治疗虚寒性泻痢之要药。治脾胃虚寒之久泻、久痢者,常与肉桂、干姜、党参、白术、诃子等药同用;若配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可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者,如四神丸(《证治准绳》)。
2.胃寒胀痛,食少呕吐
本品辛香温燥,能温中理脾、行气止痛。治胃寒气滞、脘胀痛、食少呕吐等证,常与木香、干姜、半夏等药同用。

功效:

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用法用量:

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0.5~1g。内服须煨熟去油用。

古籍摘要:

1.《药性论》:“能主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饮。”
2.《开宝本草》:“主温中消食,止泄,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
3.《本草经疏》:“肉豆蔻辛味能散能消,温气能和中通畅,其气芬芳,香气先入脾,脾主消化,温和而辛香,故开胃,胃喜暖故也。”

化学成分:

肉豆蔻含挥发油5%~15%。另含肉豆蔻醚、丁香酚、异丁香酚及多种萜烯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肉豆蔻所含挥发油,少量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及胃肠蠕动,而有开胃和促进食欲,消胀止痛的功效;但大量服用则有抑制作用,且有较显著的麻醉作用;挥发油中的萜类成分对细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肉豆蔻醚对正常人有致幻、抗炎作用;肉豆蔻及肉豆蔻醚能增强色胺的作用,体内外试验均对单胺氧化酶有中度的抑制作用。肉豆蔻对MCA和DMBA诱发的小鼠子宫癌及皮肤乳头状瘤有抑制作用。

不良反应:

肉豆蔻所含挥发油中有效成分肉豆蔻醚具有一定的毒性,动物试验可引起肝变性;肉豆蔻醚对正常人有致幻作用;对人的大脑有中度兴奋作用。在中毒时,轻者出现幻觉,或恶心,眩晕;重者则谵语,昏迷,瞳孔散大,呼吸变慢,反射消失,甚至死亡。中毒原因及预防:肉豆蔻未经炮制去油,或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一般不可用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