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知识手册

检查手册 > 物理检查 > 显微镜检查 > 粪便显微镜检查

粪便显微镜检查

收藏

粪便显微镜检查介绍:

粪便显微镜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用于检查各种有形成分,如细胞、寄生虫、结晶、细菌、真菌。是利用显微镜对人体的排泄物、分泌物、脱落细胞和人体组织等进行分析判断,来诊断人体疾病的方法。

粪便显微镜检查正常值:

白细胞:无或偶见/高倍镜视野。
红细胞:无/高倍镜视野。
上皮细胞:无或偶见/高倍镜视野。
巨噬细胞:无/高倍镜视野。
食物残渣、肌纤维:少量。
脂肪小滴:少于6个/高倍镜视野。

粪便显微镜检查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1) 白细胞增多:见于细菌性痢疾等结肠炎症等。
(2) 红细胞增多:见于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息肉、结肠癌、急性血吸虫病等。
(3) 上皮细胞增多:见于假膜性肠炎、结肠炎等。
(4) 出现巨噬细胞: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
(5) 食物残渣增多:见于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消化不良、各种腹泻、肠炎等。
(6) 结晶出现夏科-莱登结晶:见于过敏性肠炎。阿米巴痢疾。血晶见于肠道出血。
需要检查人群:
慢性消化不良患者,消化功能障碍患者。

粪便显微镜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前准备:
排便前停用止泻药、抗酸剂或抗生素,或进行钡剂X线检查。若便秘,可服用硫酸镁或硫酸钠。
检查时要求:
(1) 粪便检验应取新鲜的标本,盛器在洁净,不得混有尿液,不可有消毒剂及污水,以免破坏有形成分,使病原菌死亡和污染腐生性原虫。
(2) 标本采集后应于1小时内检查完毕,否则可因PH胶消化酶等影响导致有形成分破坏分解。
(3) 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时应于排便后立即检查。从脓血和稀软部分取材,寒冷季节标本传送及检查时均需保温。
(4) 检查目本血吸虫卵时应取粘液、脓血部分、孵化毛蚴时至少留取30克粪便,且须尽快处理。
(5) 检查蛲虫卵须用透明薄膜拭子于晚12时或清晨排便前自肛门周围皱裂处拭取并立即镜检。
(6) 找寄生虫虫体及作虫卵计数时应采集24小时粪便,前者应从全部粪便中仔细搜查或过筛,然后鉴别其种属;后者应混匀后检查。
(7) 做粪胆原定量时,应连续收集3天的粪便,每天将粪便渴匀秤重后取出允20克送检。
(8) 做细菌学检查的粪便标本应采集于灭菌有盖的容器内立即送检。
(9) 无粪便排出而又必须检查时,可经肛门指诊或采便管拭取标本,灌肠或服油类泻剂的粪便常因过稀且渴有油滴等而不适于做检查标本。
(10) 粪便检验后应将纸类或塑料标本盒投程度焚化炉中烧毁。搪瓷容器应泡于消毒液中(如过氧乙酸、煤酚皂液或新洁尔灭等)24小时,弃消毒液后,流水冲洗干净备用。所用载上玻片需用5%煤酚皂液浸泡消毒。
不适宜人群:
本检查为常规检查,没有不适宜人群。

粪便显微镜检查检查过程:

直接涂片检查法:是最简便和常用的方法,但是,当人体内寄生虫数量不多而粪便中虫卵少时,有时不能查出虫卵。
本法是在载玻片上滴一些甘油和水的等量混合液,再用牙签挑取少量粪便加入其中,混匀,夹去较大的或过多的粪渣,最后使玻片上留有一层均匀的粪液,其浓度的要求是将此玻片放于报纸上,能通过粪便液膜模糊地辨认其下的字迹为合适。在粪膜上覆以盖玻片,置低倍显微镜下检查。检查时,应顺序地查遍盖玻片下的所有部分。
集卵法:
(1) 沉淀法:取粪便5g,加清水100ml以上,搅匀成粪汁,通过260-250μm(40-60目)铜筛过滤,滤液收集于三角烧瓶或烧杯中,静置沉淀20-40min,倾去上层液,保留沉渣。再加水混匀,再沉淀,如此反复操作直到上层液体透明后,吸取沉渣检查。此法适用于检查吸虫卵。
(2) 漂浮法:取粪便10g,加饱和食盐水100ml,混合,通过250μm(60目)铜筛,滤入烧杯中,静置半小时,则虫卵上浮;用一直径5-10mm的铁圈,与液面平行接触以沾取表面液膜,抖落于载玻片上检查。此法适用于线虫卵的检查。
也可取粪便1g,加饱和食盐水10ml,混匀,筛滤,滤液注入试管中,补加饱和盐水溶液使试管充满,管口覆以盖玻片,并使液体和盖玻片接触,其间不留气泡,直立半小时后,取下盖玻片镜检有无虫卵。
以上漂浮法和沉淀法,均使液体静置待其自然下沉或上浮。也可将以上粪液置于离心管中,在离心机内离心,借助离心力以加快其沉淀或上浮过程。
常用的漂浮液
饱和食盐水:在1000ml水中加食盐380g,比重约1.18。
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在1000ml水中,加硫代硫酸钠1750g,比重在1.4左右。
此外还有饱和硫酸镁溶液,硫酸锌溶液等。
(3) 锦纶筛兜集卵法:取粪便5-10g,加水搅匀,先通过260μm(40目)的铜丝筛过滤;滤下液再通过58μm(260目)锦纶筛兜过滤,并在锦纶筛兜中继续加水冲洗,直到洗出液体清澈为止;尔后取兜内粪渣涂片检查。此法适用于宽度大于60μm的虫卵。

相关疾病

华支睾吸虫病,铁线虫病,尾蚴性皮炎,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其他弧菌感染,嵌杯样病毒胃肠炎,小儿蛔虫性肠梗阻,小儿迁延与慢性腹泻,婴儿肉毒中毒综合征,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