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交流分享

交流分享 > 心得 > 正确认识老年人硬膜下血肿

正确认识老年人硬膜下血肿

收藏
原创 浏览:180 2014-08-10

    硬脑膜下血肿是由于连接大脑皮层和硬脑膜窦的静脉撕裂,出血积聚于硬脑膜下腔所致。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可能为相对独立于颅脑损伤之外的疾病,好发于50岁以上老人,仅有轻微头部外伤或没有外伤史,有的病人本身尚患有血管性或出血性疾病。血肿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大多覆盖于额顶部大脑表面,介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形成完整包膜。血肿增大缓慢,一般在2-3周后,由于脑的直接受压和颅内压增高两种原因引起临床症状。     关于出血及血肿逐渐增大的原因:①随年龄增长老年人静脉硬化及生理性脑萎缩使颅内空间相对增大,轻微的头部外伤或外伤摔倒没有伤及头部或即使没有外伤,遇到轻微惯性力作用时,脑与颅骨产生相对运动使静脉仍有可能破裂出血;②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引起硬脑膜内层炎性反应形成包膜,新生包膜产生组织活化剂进人血肿腔,使局部纤维蛋白溶解过多,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后者的抗血凝作用,使血肿腔内失去凝血机能,形成慢性血肿;③硬膜下血肿内血管再通导致不断出血及血浆渗出,从而使血肿再扩大;④服用抗凝药物增加了硬膜下血肿及血肿内再出血的风险。     慢性压迫使脑供血不全和脑萎缩更加显著,造成此类病人的颅内压增高程度与血肿大小不成比例。早期包膜较薄,如及时作血肿引流,受压脑叶易于复位而痊愈;久后,包膜可增厚、钙化或骨化。    临床表现与诊断:   1.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等。   2.血肿压迫所致的局灶症状和体征如轻偏瘫、失语和局限性癫痛等。   3.脑萎缩、脑供血不全症状如智力障碍、精神失常和记忆力减退等。    本病易误诊为饮酒过度、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疾病、老年性痴呆、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或颅内肿瘤等。    造成误诊的原因:①外伤史不确切,仅有轻微的头部外伤或外伤摔倒没有伤及头部;②外伤后到血肿增大出现临床症状有一定潜伏期,早期症状不明显;③老年人生理性脑萎缩导致颅内空间相对增大,早期对血肿能够耐受,血肿量很大时才出现占位效应;④受伤后早期血肿尚未出现,影像学检查正常,导致错误评估;⑤老年人病史复杂,基础病多,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容易与其他情况混淆。    中老年人,不论有无头部外伤史,如有上述临床表现时,应想到本病可能。    CT检查:如发现颅骨内板下低密度的新月形、半月形或双凸镜形影像,可有助于确诊;少数也可呈现高密度、等密度或混杂密度,与血肿腔内的凝血机制和病程有关,还可见到脑萎缩以及包膜的增厚与钙化等。单侧血肿可见中线移位、脑室受压;双侧血肿中线移位可不明显,但可有细微的影像学特征如脑沟消失。    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主要采取颅骨钻孔,切开硬脑膜到达血肿腔,置管冲洗清除血肿液。血肿较小者行顶部钻孔引流术,血肿较大者可行顶部和颞部双孔引双孔引双孔引流术。术后引流48-72小时。病人取头低卧位,并给予较大量的生理盐水和等渗溶液静脉滴注,以促使原受压脑组织膨起复位,消除死腔。

评论

匿名
发表中...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交流分享”,版权均归经验分享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董玉星

动态4 粉丝20

取消关注

擅长疾病:颅脑损伤,脑出血,硬脑膜下血肿

为什么举报这个回答?
请选择理由
广告等垃圾信息
不友善内容
违法违规内容
不宜公开讨论的政治内容
其他(可自行填写)
邀请

邀请医生回复问题?

邀请

您已邀请过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