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交流分享

交流分享 > 心得 > 虚症感冒论治

虚症感冒论治

收藏
原创 浏览:199 2015-02-18

感冒:俗称“伤风,是机体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由口鼻或皮毛而入,引起的肺卫功能失调。初起多见鼻道和卫表症状,鼻咽部痒而不适,鼻塞,流涕,喷嚏,声重而嘶,头痛,恶风恶寒等。鼻涕开始为清水样,2--3日变稠,常伴有发热、咳嗽、咽痛、肢节酸痛不适等症状,一般病程较短,无传变3--7日即愈。虚症感冒,指平素虚弱之人,或病后、产后、失血后体弱,气虚阴亏,外邪侵袭而患感冒。患者往往感冒之后,缠绵不愈或感冒反复发作。虚症感冒是患者在素体亏虚的基础上反复感邪,致正气愈亏,常成本虚标实证。虚症感冒根据临床症状、症候常分为阴虚感冒,血虚感冒,气虚感冒,阳虚感冒。 1、阴虚感冒 症状: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头晕心烦,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 汤 玉竹12g 葱白3根 豆豉10g 桔梗10g 薄荷10g 白薇6g 甘草6g 大枣7枚 表症较重者,加荆芥、桑叶;心烦口渴,加沙参、麦冬、黄连、天花粉、竹叶、栀子等;咳痰带血,加鲜茅根、藕节炭、生地等。 2 血虚感冒 症状;头痛身热,微恶寒而无汗,面色无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舌淡苔白脉细或浮细无力。 治法:葱白七味饮加减 葱白9g 豆豉6g 葛根6g 熟地9g 麦冬9g 生姜3片 恶寒重者,加荆芥、防风;热重者,加银花、连翘;脉见结代者,加桂枝、红花、丹参等。 3 气虚感冒 症状:素体气虚,复感外邪,缠绵不愈反复发作。证见恶寒发热,热势不盛,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无力。 治法:参苏饮加减 人参6g 苏叶10g 葛根10g 桔梗6g 半夏6g 炙甘草4g 茯苓6g 木香6g 枳壳6g 姜3片 枣6枚 表虚自汗,加黄芪、白术、防风。畏风自汗,肢体酸楚或小儿体虚感冒者,可用黄芪五物汤加减。若表邪较重,外感风寒湿表症,症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按之无力者,治疗时重在散寒祛湿,辅以补气,宜用败毒散加减。若素见自汗、形虚,易于感冒者,可常服玉屏风散。 4 阳虚感冒 症状:恶寒重,法热轻,无汗或自汗,汗出恶寒甚,头痛,身痛,面色 白,语声低微,形寒肢冷,舌质淡肿,苔白,脉沉无力或浮而无力。 治法:温阳解表。 方药:寒轻有汗者,桂枝加附子汤 附子6g 桂枝9g 甘草9g 大枣12g 时自汗者,加黄芪15—30g;腰膝酸痛者,加杜仲;大便糖稀,腹中隐痛,加炮姜。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轻症者,症见发热,恶甚 ,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脉沉微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若阳气虚弱,外感风寒重症者,用再造散加减。 临床中诊治虚症感冒时,不能专持疏散,以免犯虚虚之弊,应注意辩证施治,在疏散达邪的基础上,注意扶正,方能收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全部回答

张赋 2015-03-01

学习

匿名
发表中...
程峰 2015-02-27

学习了

匿名
发表中...

评论

匿名
发表中...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交流分享”,版权均归经验分享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陈永涛

动态1 粉丝0

取消关注

擅长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心力衰竭,老年人血管性痴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人支气管哮喘,急性胃肠炎,喘息样支气管炎,肺气肿

为什么举报这个回答?
请选择理由
广告等垃圾信息
不友善内容
违法违规内容
不宜公开讨论的政治内容
其他(可自行填写)
邀请

邀请医生回复问题?

邀请

您已邀请过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