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在空腹状态下,成年人的正常血糖水平应该在3.9-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需在3.9-7.8mmol/L之间。
如果患者出现空腹血糖值在6.1-7.0mmol/L,则被称作空腹血糖受损,若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则为糖耐量异常,这两种情况在临床都被叫做糖尿病前期。想要控制血糖,需学会合理饮食和正确用药。日常饮食要少食多餐,避免摄入高糖、高热量、高脂、高盐的食物,需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同时还要注意控制一天摄入的总热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在药物方面,需结合患者病情合理选用控糖药物,例如津力达颗粒、二甲双噶等,其中津力达颗粒不同于二甲双胍,这是一种中药制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具有益气养阴、健脾运津的功效,有助于调节升血糖激素与胰岛素的平衡,调控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促进血糖达标。并改善糖尿病症状,降低并发症风险。
糖化血红蛋白高的原因主要是血糖控制不佳,也与甲状腺功能减退、肾脏疾病等因素有关。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导致糖化血红蛋白合成增加。糖尿病患者需遵从医嘱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或联合应用中成药津力达颗粒。这种药物具有较特殊的调糖机制,能够调节胰岛素分泌,保护胰岛β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利于促进血糖达标,且能较明显地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与糖类结合的能力下降,导致糖化血红蛋白合成增加;肾脏疾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下降,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合成增加。
肝指数偏高常是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出现水平偏高的情况,提示肝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厌油腻等症状,如有经常熬夜、饮酒、吸烟等习惯,还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加剧肝功能受损。平时可服用护肝片或药物,并调节生活习惯以养肝护肝。
护肝片有保肝降酶、清肝利胆、改善肝功能异常的作用,经常熬夜的人群可以适当服用护肝片。部分护肝片所含水飞蓟宾成分,有保护肝细胞酶系统,提高肝脏解毒能力,减少肝细胞受损的作用,辅助养肝护肝的效果较佳,如健安适。如为乙型肝炎病毒所致肝功能受损,则需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博路定恩替卡韦片、韦立得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减轻肝损伤。
此外,经常熬夜的人群需注意调整作息习惯,避免晚睡晚起,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平时戒烟忌酒,多食清淡营养的食物,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糖化血红蛋白偏高,通常说明患者在过去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较高,建议及时就诊,采取相应措施。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正常范围一般在4%-6%。当高于正常范围,大于6.5%则提示很可能患有糖尿病,表明血糖控制不理想,身体处于高血糖状态。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化血红蛋白经常偏高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
因此,确诊为糖尿病后应及时降糖治疗,可服用倍长平考格列汀片这类降糖药物,适合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其半衰期长达131.5小时,两周口服一次,服药频率低,便于患者长期坚持治疗。且安全性高,肾功能不全、轻度肝功能不全者也无需调整剂量。
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偏高,但还未超过8%,且确诊为2型糖尿病,通常只需遵医嘱单用倍长平考格列汀片,同时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来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如果糖化血红蛋白高于8%,或已使用其他药物降糖效果欠佳,则建议遵医嘱联合用药,可将倍长平考格列汀片与格华止盐酸二甲双胍片搭配使用,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此外,倍长平还可联用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降糖的同时调节血脂,适用于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
糖化血红蛋白并不是血糖,而是用于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的一种指标。
在血液中,一部分的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可以反映过去2至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因此,被视为评估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一般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约为4%-6%。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理想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应该低于7%,但具体目标可能会根据个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需注意的是,积极控制血糖依然是糖尿病患者的首要举措,患者可口服二甲双胍、津力达颗粒等药物,其中津力达颗粒是一种中成药,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增强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调整血脂代谢、有效降低血糖的作用,可改善糖尿病症状,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尿液检查报告单通常会包含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尿液化学检查、尿液显微镜检查等。
1.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包括尿量、颜色、透明度、气味、酸碱度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判断尿液是否正常。
2.尿液化学检查:包括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红素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肾脏功能以及体内代谢情况。
3.尿液显微镜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泌尿系统是否存在炎症、结石、肿瘤等问题。
在看尿液检查报告单时,需要关注报告单上的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果某个指标异常,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