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患者为什么会中风?(56期)

刘燕荣医生

2016-12-27

心脏病患者为什么会中风?

都是心房颤动惹的祸

凌晨2点,护士突然跑过来喊:“医生!医生!10床病人上厕所时突发神志不清了!”值班医生火速赶到,把病人从厕所里抬到床上,经过检查,发现病人昏迷,一侧肢体肌力消失,紧急做头颅CT,排除脑出血,考虑急性脑梗塞。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位心脏病患者突发急性脑梗塞呢?

这是一个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的老人,经过几天的治疗,患者胸闷气喘、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的症状已经明显缓解。但他刚刚才做的动态心电图上发现有发作性心房颤动,而心房颤动可导致心房血栓形成,血栓可能脱落,随血液流动,栓塞大脑动脉,引起脑细胞缺血坏死。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心力衰竭是心房颤动常见的危险因素,而随着这些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心房颤动人群也明显增加。心房颤动增加脑卒中风险,发病率在5%/年,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抗凝治疗是减少心房颤动后左心房内血栓形成,从而避免脑卒中的重要手段,但抗凝治疗是“双刃剑”,在减少脑卒中风险的同时有一定的出血风险,严重者如有颅内出血甚至可致死,权衡脑卒中和抗凝出血风险是个体化抗凝治疗决策的前提。一旦患者决定抗凝,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及时调整抗凝治疗方案。

一、什么样的病人需要抗凝治疗呢?

1、瓣膜性心脏病(包括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瓣膜或生物瓣膜置换术后,或二尖瓣修复术后)合并的心房颤动必须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如果不抗凝,血栓栓塞的风险极高。下图我们来看看一个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的病人,巨大的心房血栓。这个血栓一旦脱落,塞到脑动脉就是脑栓塞,塞到下肢动脉就下肢血管闭塞,塞到肠系膜动脉就肠坏死,风险非常大。

2、对于没有合并以上心脏瓣膜病,也就是非瓣膜性疾病合并的心房颤动,在决定抗凝治疗前,可以用根据CHA2DS2-VASC评分,来评估脑卒中的风险,决定是否需要抗凝治疗,评分越高,说明栓塞的风险越大。CHA2DS2-VASC评分在0-1分,可以不抗凝治疗;CHA2DS2-VASC≥1分,应该抗凝治疗。

在决定抗凝治疗的同时还要根据HAS-BLED评分,来评估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评分越高,抗凝治疗出血的风险越大。

3、心房颤动是否需要抗凝,与心房颤动的类型(如阵发性的、持续性的还是永久性)无关,只要是心房颤动,必须根据CHA2DS2-VASC评分来决定是否需要抗凝治疗,≥1分的都应该抗凝治疗。

二、用什么药物抗凝呢?

抗凝方案有两种: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有病人问:“医生,我不想吃这些抗凝药物,能不能吃阿司匹林来预防心房颤动的血栓栓塞事件?”答:“不行,阿司匹林不能预防血栓栓塞,反而增加出血的风险。”

1、常规的抗凝药物华法林

华法林的使用已有60年的历史,华法林可使脑卒中的风险降低64%,全因死亡下降26%。华法林的使用需要持续监测抗凝效果,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3之间,抗凝效果确切,出血并发症少。华法林价格便宜(一瓶才30-40元,一般可以吃两个月),医生使用的经验相对丰富,一旦出现出血并发症,可以用特定的拮抗剂(维生素K)来终止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华法林的缺点:

(1)不能根据固定的剂量来预测抗凝强度,个体化差异大,跟人体的基因相关,一部分人仅仅用很小的剂量,就会产生很强的抗凝效果;而另一部分病人使用很大的剂量,也达不到预期的抗凝效果。所以在临床使用的时候,摸索一个有效安全的剂量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2)华法林的疗效容易受食物、合并使用的药物影响,比如富含维生素K的蔬菜会明显拮抗华法林的效果,所以在口服华法林时应避免频繁换蔬菜品种,固定吃几种蔬菜,防止抗凝疗效的波动非常重要;同时很多合并使用的药物比如胺碘酮、氨氯地平等药物也会影响抗凝的效果。

(3)需要反复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值,就算稳定后,最好一个月监测一次,但INR达标的时间也很难超过整个疗程的65%,很多时间都在不停调整剂量。

(4)起效慢,一般服药后3-5天才有抗凝效果,而停药后抗凝效果维持一周。对于需要快速抗凝的患者,远水救不了近火;而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手术时出血风险高。

(5)大出血并发症高,每年3%,尤其是致命性的脑出血发生率高,一旦发生,死亡率50%。

因为华法林诸多的缺点,催生了目前在抗凝领域很多新型的药物,统称“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2、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比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

最新的大规模研究数据表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至少从抗凝效果来看,不差于华法林,但是出血并发症尤其是脑出血的并发症少,唯一的缺点是药物价格昂贵,而且不能医保报销。比如达比加群酯(110mg 一天两次)的小剂量规格,一个月的费用也要1000元、利伐沙班(10mg 一天两次),一个月的费用要3000元。

但是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优点更为突出:

(1)不需要常规监测抗凝强度;

(2)不需要调整剂量,固定口服剂量,达到固定的抗凝效果;

(3)口服吸收快,起效快;

(4)半衰期短,停药后抗凝作用消失快,如需要急诊手术,出血风险低;

(5)不受食物和其他药物的影响。

总之,一旦出现心房颤动,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心内科进行评估,瓣膜性疾病合并心房颤动,华法林抗凝是个不二的选择。非瓣膜性疾病合并心房颤动,如果CHA2DS2-VASC≥1分,应该抗凝治疗,经济条件允许,最好选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华法林也是一个好的选择,但需要加强抗凝强度的监测(INR)。无论使用何种抗凝药物,都应该加强随访,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消化道、皮肤等出血倾向,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注:中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