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时间:腰椎间盘突出的自我判断和治疗选择

骨科康复时间

2016-12-21

不少人被医生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并因此还被开刀。经过医院的治疗,有的好了,甚至不再出现。有的终生痛苦,为此四处就医,用了不少方法,花了不少冤枉钱还是无效。写此文的目的,就是要给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或以为自己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人指一条自我判断和选择治疗方法的路。

一什么是腰椎间盘

我们的脊柱是由很多椎骨串接起来的。每两个椎骨体之间有一个由纤维软骨构成的圆盘——椎间盘——连接。腰椎骨之间的椎间盘就是腰椎间盘(呵呵,有点啰嗦了)。椎间盘外观上很像一个厨房用的椭圆菜墩子。它是由一圈一圈的软骨板(纤维环)环套组成的。中央略靠后(不是正中心)是一个纤维皮囊,包着一团胶水。椎间盘的作用是缓冲两个椎骨之间的冲力(重力)的冲击。整个脊柱中,承受冲击最大的就是腰椎下部的椎间盘(在最底下)。简单地说,腰椎间盘是任意两个腰椎骨体之间的软骨环板构成的软骨垫片。

二脊柱的形态和间盘突出的发生

通常从脊柱侧面的外观上看,脊柱呈一条多个弯曲的形态。颈椎超前弯曲,胸椎向后弯曲,腰椎向前弯曲、骶椎向后弯曲,终端的尾椎再弯向前。

在娘肚子里的时候,脊柱是一个整条的弧线,上述的多个弯曲的形态在我们学会站立之前就形成了。颈椎的前突是由于被母亲竖着搂抱时颈部无力,头部后仰和爬行时的仰头,颈后的肌肉逐渐有力,牵拉形成的。胸椎的向后弯曲是保留了原始弧线和由于肺部呼吸的反复的膨胀扩张,向后挤压没有完全变硬的骨骼逐渐形成的。腰椎向前的弯曲是爬行时腹部脏器下坠牵拉和坐位时逐渐强大的腰背部肌肉牵拉逐渐形成的。骶尾椎的后凸弧线与胸椎相似,是保留了原始的后凸弧线。这样到了人开始学站立时,脊柱就形成了多个前凸后弓的弯曲。

我们已经知道了椎间盘的中央部分在椎间盘略靠后的部分和腰椎向前弯曲。由于椎体几乎都是前后径小,左右径大的扁圆柱体,要想把这些圆柱排列成向前弯曲的弧线型,两个椎体之间就要排成前宽后窄的喇叭形。这样腰椎的承重直线位于腰椎体的后半部。腰椎后半部之间的压力大于前半部。也就是说椎间盘后部的软骨板的高度短于前部。

如果想要已经固定成向前弯曲的腰椎不向前弯曲,椎体之间的压力就要前移(向前张开的喇叭口要闭合成平行或向后张开),椎体后部的压力小于前部,中央的纤维胶水囊在前方的压力下向后移动,后部椎间盘的软骨板要被拉长(或增高)。软骨板的拉伸弹性比较弱,反复的拉伸发生断裂,中央的纤维胶水囊和囊周围部分碎裂的软骨板会沿软骨板的断裂处被挤出椎间盘,这就是椎间盘突出的过程。

椎间盘的侧面形态是中央(髓核处)高于周边。腰椎间盘的胶水囊突破纤维软骨板的羁绊之后,椎间盘的核心空虚,在承受压力时,靠近核心的纤维软骨板受力后向间盘空虚处倾斜,容易与其外围的纤维软骨板分离碎裂,这是间盘突出切除后复发的原因。

三腰椎间盘突出的简单自我判断

首先要看疼痛的位置,是腰痛还是腿痛。

仅有腰痛不是腰椎间盘突出。

仅有腿痛还要看疼痛与身体活动的关系。活动时疼痛,不活动不痛,不是腰椎间盘突出。不论活动与否始终有疼痛,可能有腰椎间盘突出。

不仅有腰痛同时有腿痛,不一定是腰椎间盘突出。还要看与身体活动的关系。鉴别法与仅有腿痛相同。

疼痛位于大腿后以下,不一定是腰椎间盘突出。疼痛位于臀部,并伴有整条腿的持续疼痛,同时与身体是否活动无关,要考虑是腰椎间盘突出。否则就不一定了。

行走一段距离出现一侧或双侧腿痛、麻木,有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

判断有椎间盘突出,就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要先拍腰椎X片。然后做腰椎核磁共振检查。拍X片的目的是排除骨损伤的干扰和确定有无椎骨的变异。核磁共振是观察椎间盘的最好检查,看骨不如X片,所以不能替代X片的检查。这两项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各有用途,甚至拍过X片就可以排除椎间盘突出,不用做核磁共振检查了。

CT实质是X线断层,可以看骨的细微处。看大体不如X片,看椎间盘不如核磁共振清晰。所以一般不采用。仅给不允许做核磁检查的人使用。

四腰椎间盘突出的表现解释

如果我说腰椎间盘突出不会有任何疼痛,你们一定认为我脑子有病。

呵呵。事实上,所有的讲腰椎间盘突出的书都错了。腰椎间盘突出确实没有任何疼痛。

注意,下面要说的有些是教科书上从没有过的内容(是我的发现哦)。

首先,腰椎间盘是胚发育中脊索的遗留结构,是一个退化萎缩的纤维软骨组织,其间没有神经进入,没有神经的地方是不可能感到疼痛的。呵呵,所以现在很时髦的“盘源性”疼痛是胡扯了。

其次,腰椎间盘突出时的腰痛,是脊柱过度前屈,使后背肌肉发生牵拉断裂出血产生的。不是腰椎间盘突出产生的。因为疼痛部位在后背的浅表处(能触摸到),不是在深部。

第三,腰椎间盘突出,只有在突出物碰触到神经根时,才会产生相应节段的放射样的神经痛。这些被碰触到的神经根支配臀部和腿部的感觉和运动,所以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是臀痛合并腿痛而不是腰痛。

第四,神经根被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后的疼痛是始终存在的疼痛,虽然会因体位的变化有所减轻,但不会消失。所以,随体位变化,疼痛消失的人不是腰椎间盘突出。

第五,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是由于神经根被碰触后水肿导致的。神经根通过水肿可以挤(推)开间盘突出的接触,水肿消失后,间盘突出和神经根之间留有水肿消失后留下的缝隙,疼痛随之消失,但突出仍存在。这也说明椎间盘突出不碰触神经根不会引起任何疼痛。

五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并不是都需要手术治疗。

前面说过,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是神经根水肿产生的,只要水肿消失,疼痛就可以消失。神经根水肿到消肿的时间是一周到三周。只要能度过这段时间,疼痛自然消失。因此,保持腰部不活动就是治疗椎间盘的首选。

保持腰部不活动的办法就是卧床,以床为夹板,平卧床上,腰部没有上半身重力压迫,腰椎间盘受到的压力达到最小,突出物受到的压力消失,就不会继续挤压神经根。神经根通过水肿的膨胀力也容易推挤开间盘突出对神经的碰触。但不会把间盘突出推挤回原位,仅是保留一个距离神经根很小的距离。腰椎的活动很可能消除这个距离,这就是腰椎间盘突出会反复发作的原因。这就是卧床休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原理。

什么样的腰椎间盘突出才需要手术切除呢?

第一种是前面卧床休养三周以上不能缓解疼痛的人。这种人的间盘突出对神经根挤压过紧,神经根不能通过肿胀推挤开碰触,只有手术切除才可以解除与突出的接触。

第二种是出现下肢感觉和活动的改变。比如腿部麻木,对疼痛刺激不敏感。疼痛的腿不如无痛的腿有力,行走时脚抬不起来等。这说明神经被压迫时间长,出现损伤,导致轻度瘫痪。

除上述两种情况外,都可以不用手术治疗。

六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的歧途

经典的腰椎间盘突出切除术的方法是经后背进入椎管切除间盘突出(仅是切除不该进入椎管的部分,不是整个椎间盘)。

现在为了经济利益,几乎所有医院都在此基础上附加了椎体融合手术。理由是椎间盘切除后腰椎体不稳定,会出现腰椎间盘突出复发。

是否果真如此呢?

腰椎间盘突出切除后,确有一部分病人需要做二次椎间盘突出切除手术。那是因为椎间盘突出切除术仅是切除突入椎管的部分,不是整个椎间盘。在椎间盘内芯没有完全坏死脱落的情况下有可能残留。在术后椎体活动时,这些残留会被沿椎间盘的破裂口向后再次排入椎管。对神经根形成压迫。这种能够有残留的间盘多半比较年轻(是指间盘含水分多,不是指病人年纪轻。一般第一次术前在核磁共振影像上可以看到椎间盘没有完全脱失水分)。因此,二次手术的原因是手术切除间盘突出成熟度时机的选择和切除突出是否彻底。不是椎体不稳定。

腰椎体前后有韧带,关节突固定,大体不会不稳定。小结构的改变是活动时损伤性的改变。不需要融合固定。就像很少有人因为踝扭伤把整个踝关节永久固定一样。

椎间盘突出切除后的椎体融合,是向椎间盘中间放入人工置入物,这种置入物也会向椎管脱出,形成对神经根的压迫。为了避免脱出,上下椎体要用金属支架固定。即使椎体骨融合后,融合的椎骨也限制腰椎的活动,让人活动不自如。置入物如果感染,更是惨不可言。这些恶果都不是同一部位即使做多次经典的腰椎间盘突出切除手术所能做到的。

可以说,这种手术是医生需要,是医院需要。是医疗器械商需要。唯有病人不需要。

七腰椎间盘突出无效的治疗

间盘切吸术:是人为地造成椎间盘侧面破裂,减轻向后突出的压力,对椎间盘没有突出有一定效果,但对已经突出无效。因为椎间盘的纤维软骨板破裂后是单向活瓣状,突出不可能回纳。

臭氧消融术:是利用臭氧的腐蚀性,腐蚀间盘突出。但臭氧没有脑袋,不会思考该腐蚀谁,注入椎管后会腐蚀一切所遇到的组织。因此会烧坏神经根,造成永久性损伤。

理疗:这类治疗是企图通过对机体局部加温,增加局部血流量来治疗疾病。但炎性水肿的组织本身就在充血,因此只能加重疼痛症状。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的实质是用手蹂躏受伤的组织。施展这种技术的人都认为自己能治好伤病。但不知道能否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面对流血的伤口,是包起来不动长得快还是对它推拿按摩揉搓长得快?同样是伤,不论是否可见流血,受伤的部位都要充血水肿,处理的方式都应该一样。所以推拿按摩不可取。

针灸:这是国人最得意的治疗。其实没有任何用处。间盘突出的疼痛原因是神经根被椎间盘突出在椎管内碰触。把针刺到肢体上,徒增不必要的疼痛,对疼痛的源头不起丝毫作用。犹如扬汤止沸,隔靴搔痒。

贴膏药:这也是一宗国宝。其效果和针灸一样。反而徒增皮肤损伤。

拔火罐:这又是一宗国宝。即使满身印满铜钱样的出血斑,也不会改变间盘突出对神经根的碰触。

吊单杠:通过重力牵拉躯体,增加后纵韧带的张力,企图用这张力绷弹回突向椎管的间盘突出。好像似乎有理。但手术中所见,椎间盘突出处的后纵韧带菲薄,多半破裂。不可能形成向前的张(绷弹)力。另外悬吊时,由于腰椎有前凸的弧线,前纵韧带受到的牵张力最高,后纵韧带相对松弛,所以无效。

卧床牵引:这种方法实质是把人捆在床上。此法确实有效。但其效在于卧床不活动,而不是牵引。如其被捆在床上,不如自觉卧床更自在。

民间治疗方法不胜枚举。总而言之一个结果:都无效。因为不论怎样折腾,不手术的情况下,都要等神经根的水肿消失,疼痛才能消失。而水肿消失的时间是一到三周。换句话说,到时间自然不疼。如期那样折腾,不如不折腾。除非有给别人送钱的嗜好(免费午餐可不多哟)。

八腰椎间盘的预防

根据前面说过的道理,腰椎间盘突出是可以预防的。只要保持腰背部尽量不向前弯曲,就可以防止腰椎间盘突出。比如许多人捡地面的东西或搬低矮位置的物体,都是直膝弯腰进行。这样做很容易引起腰椎间盘突出。正确的动作时直腰下蹲,甚至是捡一片纸也是如此。

容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的人可以是出力的人;也可以是久坐的人。出力的人,前面说过(直膝弯腰负重)。久坐的人容易形成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也是腰椎向前弯曲。长时间斜靠在软座椅子上。汽车司机的椅子就是制造椎间盘突出的最好设备。这种座椅多是斜靠,腰椎前弯,再加上汽车的颠簸。比单纯斜靠更容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

最佳的休息座椅是坐面与靠背形成垂直,同时坐面与地面形成大约三十到四十度角。这样的椅子,坐上去腰部受力最小,再加上腰部靠垫就更好。

一般的办公座椅应以高过头的直靠背硬面为好,不宜使用软坐垫,免得形成损伤。

腰椎间盘突出不是通过锻炼所能预防,不合适的锻炼更容易制造腰椎间盘突出,比如体操、瑜伽、举重、压腿、仰卧起坐等等。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的腰椎间盘结构损伤。之所以出现下肢体疼痛,是间盘突出碰触到神经根,导致神经根损伤。治疗只有两种。一是卧床休养,静待神经根消肿。二是手术切除。手术切除要选择经典的方法。不要用画蛇添足的方法。虽然现在有微创间盘突出切除手术,其与经典手术的区别是切口的差距,没有方法的不同。一个椎间盘的切口差别是一个厘米(2.5和3.5)。两个间盘的差别是一个切口和两个切口的区别。切口总长度相差无几。可以随自己意愿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