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宫颈癌的几个误区

地坛医院刘彦春

2016-11-29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关于它的危害大家都知道,但是在平时的网络咨询中,我发现很多女性对于宫颈癌的认识是片面的,甚至有的观点是错误的,下面几种观点就是最常见的认识误区,看看你中招了没有?

误区一:生活检点的女性不会患宫颈癌。

门诊上经常有高危HPV患者和我倾诉:“刘大夫,我平时生活很检点,就一个老公,从来不在外面乱搞,怎么还能感染HPV呢?”HPV的感染途径有很多,性传播只是其中占比最大的一种。临床调查表明,过早有性生活,特别是18岁之前有性经历或者性伴侣多,常常不洁性交的女性易患宫颈癌;而晚婚、性伴侣单一、注意性卫生的女性为宫颈癌的低危人群。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保险,因为诱发这一恶性疾病的因素为多方面的,只要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可能患上此病。所以,定期妇检为洁身自好之后的又一保障。

误区二:宫颈癌青睐中老年人,年轻人不用担心得上宫颈癌。

建国后,我国的普查资料表明,55~65岁是宫颈癌的高发年龄组。但是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呈现年轻化倾向,尤其35岁以下患子宫颈癌呈上升趋势。据临床数据显示,35岁以下子宫颈癌患者,从20世纪70年代的1.22%上升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9.88%,而近些年这一比例还在加大。在我的门诊上,最年轻的宫颈癌患者才19岁。2004年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推出宫颈癌筛查指南:三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妇女应每年进行一次宫颈癌筛查。因此,只要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要重视起来,宫颈癌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哦。

误区三:宫颈癌无法预防。

很多女性朋友认为宫颈癌是不能预防的,实际上,宫颈癌是到现在为止唯一的病因明确、可预防、可治愈的疾病。感染HPV(人乳头状瘤病毒)为形成宫颈癌之前提。了解到确切的病因之后,可定期做HPV检测和TCT(宫颈细胞学涂片)来筛查发现癌前病变,HPV检测和TCT结合的检测方法,灵敏度为99%,已经感染HPV或宫颈异常的患者应当及早防治。宫颈癌前病变的治愈率高达98%,一旦发展为癌症并扩散至其他器官,只有20%女性的存活期能超过五年。

误区四:接种疫苗后等于穿了防弹衣,肆无忌惮。

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有200多个不同的型别,人们根据其致癌性将其分为高危型、低危型HPV。其中高危型HPV主要有16、18、26、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82型等。而目前美国上市的HPV疫苗有3种,分别是二价,四价和九价。最高的九价疫苗仅预防HPV6、11、16、18、31、33、45、52、58这九个高低危型别,并不能100%预防宫颈癌。因此,接种疫苗后仍要定期检查,并不能一劳永逸。

误区五:动完手术宫颈癌就没事了。

有些患者缺乏医学常识,不清楚恶性肿瘤的转移性、侵袭性,肿瘤细胞能经淋巴、血液向全身转移。手术之后不能盲目乐观,术后治疗也非常重要,忽视后续治疗,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存,部分患者担心放疗和化疗的毒副作用,所以选择放弃后续治疗。

实际上,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宫颈癌动过手术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治愈,还可能会复发,如果手术的切除不完全,还可能会转移扩散。所以,患者要明白,宫颈癌要长期、系统地治疗。宫颈癌手术之后,要根据具体情况辅助治疗,采取放化疗、中医药疗法。中医治疗如今已经成为宫颈癌手术之后的重要治疗手段,不但可以防止疾病的复发,还可提升机体抗病能力,帮助人体迅速恢复身体机能。所以,宫颈癌术后的定期复查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