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中张仪凭三寸之舌戏弄天下诸侯,变六国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可谓“一口倾国”,可见语言的威力。在医疗领域,一个医生的成功,15%属于专业知识,85%靠的是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医生接诊是一种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医学知识和卓越的沟通能力。
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我们有一双眼睛,沟通的时候要多用眼睛去留意对方,留意病人非言语的表现(HH2),观察患者的服装,举止、眼神、注意到个体偏好,以及文化敏感性。根据观察到的内容评估患者能接受的沟通方式,注意到可接受程度,使用病人可以理解的语言,这样医生采取的沟通方式才能与病人的背景和偏好相适应。与此同时,用心去聆听,让病人畅所欲言。表情要认真,与患者保持目光的接触;动作要配合,职业化,身体姿势稍向患者倾斜,例如藉身体语言点头等等动作表示支持、肯定;语言要合作,倾听的过程中,口要用“嗯”、“是”等回应,让病人知道你在聆听。
举个例子:一位老年患者,因为腰痛,行动不便,就诊北京积水潭医院。医生在查体时需要患者露出足踝部,患者的裤子向上卷起。诊疗结束,医生告知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患者担忧手术出现瘫痪后遗症,犹豫不决。医生发现患者的裤子还卷着,弯腰为老人放下卷起的裤子。最后,老人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手术,非常成功。此处无声胜有声。医生看到了什么?患者又看到了什么?
学会赞美 即使是猪也有优点
例如:患者,张三,男性,70岁,患有高血压,每月固定到社区取药,每次就诊结束后,到药房取完药都要和发药人员发生口角。久而久之,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都知道他“难缠”。某一日,到A君诊室就诊,A君“眼观六路”,发现他头戴一顶稍有点旧的礼帽,手持北京市统一就诊手册,工作单位一栏,醒目地写着“某著名大学博导”。诊疗结束后,A君问:“老先生,看您的穿着不像一般人儿,原来是做什么职业的?”先生原本下垂的上眼睑立即抬了起来:“某某大学博导。”A君“:难怪您与众不同!”通过赞美,找到了共同语言,二人的沟通非常顺利,气氛和谐。
说完困难要鼓励
一位外科医生谈到,平时让患者家属签署术前知情同意书时,最容易出现矛盾,因为知情同意书往往把所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都写到了,在一些患者家属看来好像是医生在推卸责任。如果这时候医生还语气强硬地强调手术的难度,让家属做好出现意外的准备,很有可能出现纠纷。
如果医生说:“您这个手术难度很大,不排除手术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情况,但是我们会尽医生最大的努力争取让手术顺利完成,即使有意外发生我们也会克服困难,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患者更容易接受。这位医生表示,在沟通时要给予患者安抚、鼓励等积极心理支持,不能过分强调困难而无解决的办法和信心。
如何在适当的时机,确定有效的沟通对象,并利用适当的沟通场合运用适当的沟通方式和技巧对有关信息进行有效沟通……医生本身就是最好的药物。
近年来,医患关系始终是一个热点话题。每每出现一些令人扼腕的极端案例,总会听到各种声音:医者的抗议、患者的不平。医院有医院的说法,患者有患者的不忿,最终的结果依然是双方都不满意。细看媒体报道的许多医疗纠纷,大多是由于沟通不畅导致,在医疗体制不可能马上改革完善的情况下,医生学会如何沟通还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