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该不该切除

济宁耳鼻喉医生

2016-09-06

有些人说“扁桃体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不能切除”,这到底对不对呢?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扁桃体。我们平时说的扁桃体,全名叫“腭扁桃体”,位于口咽两侧腭舌弓与腭咽弓围成的三角形扁桃体窝内,是咽淋巴组织中最大者。3-5岁时淋巴组织增生,腭扁桃体可呈生理性肥大,中年后逐渐萎缩。

咽部黏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的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称为咽淋巴环。作为“大哥”,腭扁桃体和咽扁桃体(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构成人体的内环,也就是“第一道防线”。内环的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这些淋巴结又互相交通,自成一环,称外环,主要由咽喉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刻下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构成外环,也就是“第二道防线”。

人类的扁桃体、淋巴结、消化道集合淋巴小结和阑尾等均属于末梢免疫器官,扁桃体生发中心含有各种吞噬细胞,可吞噬消灭各种病原体。同时,扁桃体可产生多种具有天然免疫力的细胞和抗体,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及免疫球蛋白等,可以清除、消灭从血液、淋巴或组织等途径侵入机体的有害物质。青春期后,扁桃体的免疫活动趋于减退,体积逐渐缩小,也就是说该“退休”了。

认识了扁桃体,我们来学习一下什么是“慢性扁桃体炎”。

慢性扁桃体炎定义为扁桃体的持续感染性炎症,通常发生在大龄儿童和年轻人,多由于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腭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隐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慢性扁桃体炎可分为:增生型、纤维型、隐窝型。

慢性扁桃体炎有哪些表现呢?慢性扁桃体炎常有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的病史。发作时咽痛明显,发作间隙可以有咽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轻微症状,也可能出现口臭。有些患者,尤其小儿患者,由于扁桃体过度肥大,可出现睡眠打鼾、呼吸不畅、吞咽或言语障碍。扁桃体隐窝内的脓栓被咽下,刺激胃肠道,毒素被吸收,还可以出现消化不良或头痛、乏力、低热等全身反应。

认识了人体的防线,也认识了慢性扁桃体炎,下面我们回到主题,扁桃体该不该切除?

扁桃体作为局部免疫器官,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儿童,咽部淋巴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所以不能看到扁桃体肥大就切除,只要扁桃体发炎就切除是不对的。那什么样的扁桃体需要切除呢?1、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有并发扁桃体周围脓肿病史。2、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呼吸、妨碍吞咽及言语含糊不清者。如伴有腺样体肥大,可一并切除。3、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心肌炎、肾炎、银屑病,以及不明原因低热等。4、慢性扁桃体炎与邻近组织器官的病变有关联时,如中耳炎、鼻窦炎、颌下淋巴结炎等。5、扁桃体角化症及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6、扁桃体良性肿瘤,可连同扁桃体一并切除。

扁桃体切除有哪些方式?1、扁桃体剥离术。适用于能配合的、勇敢的成年人。2、挤切术。手术过程速度快,一般4到6秒钟,往往只需要局部麻醉。适用于10岁以下儿童。3、全麻下切除术,适合于各个年龄患者,不出血、只需十分钟左右。

总之,扁桃体该不该切除,需要专业耳鼻喉科医生权衡利弊,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