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学进展 > 外科 > 预防性造口是“可爱的一刀”还是“无用的花瓶”?

预防性造口是“可爱的一刀”还是“无用的花瓶”?

收藏
来源: 2016-09-06 20:00

 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8~11.0%,尤其是术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病人,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机会更大。


预防性造口利与弊?

对于中低位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和预防性造口之间的关系问题,历来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

正方:术后吻合口瘘和预防性造口之间有直接关系,术者对部分存在高风险吻合口瘘的患者应该进行预防性造口;

反方:术后吻合口瘘和预防性造口之间无因果关系,预防性造口本身存在相关并发症,还会增加住院次数和住院费用,应当避免。

1


先来看赞成常规做预防性造口的正方学者提供的两个RCT试验:


【试验1】:Matthiessen进行了一项关于低位直肠癌手术吻合口瘘与预防性造口之间关系的RCT试验(著名的“RECTODES”试验),结果提示:造口组(116例)和非造口组(118例)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是10.3%和28.0%,并且非造口组的再次手术率明显高于造口组。


【试验2】:Chude将256例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其吻合口距肛门小于5cm)的患者分为预防性小肠袢式造口组和非造口组,结果提示:造口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是2.2%,非造口组吻合口瘘的发生机会是:10.0%。

从上述两个随机、前瞻性、对照研究,正方得出了下述结论:预防性造口对于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患者是必要的!


2


就在正方为上述的试验结论欢呼雀跃的时候,另外一种持相反态度的声音,从不远处传了过来:


Veenhof对“RECTODES”试验提出了几点质疑:

1、71.5%的同期病例因术中并发症而未被纳入研究,并且是否入组研究设计缺乏明确、统一的排除标准;

2、8.5%的术后吻合口瘘是直肠阴道瘘,后者更可能是因为吻合技术缺陷导致的,而不是因为“没有做预防性造口”;

3、40%的吻合口瘘发生的中位时间是术后第24天,其发生是否是因为骶前脓肿或盆腔出血感染导致的?

别以为反方就此止步了,反方的重磅炸弹还在后面呢:研究表明,在RECTODES研究发表后,虽然瑞典全国低位直肠癌手术预防性造口率由40%飙升到了近80%,但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并没有明显降低,仍为10%左右!


因此,反方认为:预防性造口对于低位直肠前切除患者,弊大于利!

3


那么?预防性造口究竟是“可爱的一刀”还是“无用的花瓶”呢?作者结合个人体会,认为:预防性造口既不是“可爱的一刀”,也不是“无用的花瓶”。作为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降低致死性吻合口瘘的发生几率,在遇有下列情况时,可以考虑采取预防性造口的手术形式:


1、因为新辅助放化疗所导致的、吻合条件较差的肠管;

2、术中吻合口血供不良;

3、术中吻合口吻合不满意(如张力过大);

4、患者术前营养状态较差(如未及时纠正的低蛋白血症);

5、围手术期血糖控制不稳定。

除上述几种情况之外,我们建议:在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术者针对预防性造口的选择、应该采取审慎的态度!

最后,我们用2015年4月发表的“腹腔镜直肠癌TME标准化”的国际专家共识来结束本文:保护性造瘘不应是常规,但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实施!


END


关键词: 直肠癌手术治疗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