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在山城重庆有这样一位医生,他温和、儒雅,将自己热爱的眼科事业做成了艺术的精细活……他,就是重庆第三人民医院眼科主任——易虹。30年的从医生涯中,易虹主任都是与眼科事业为伴。1987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的他一毕业就被分配到眼科工作,他现任中华医学会重庆眼科专委会委员、白内障学组副组长,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近视眼手术矫治、白内障手术治疗并且率先在重庆、西部地区、国内开展了多项手术技术,主持的三项卫计委科研课题中两项获得科技进步奖,同时,他还担任三届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全国医师手术培训班授课专家与手术演示专家,主编了《重庆继续教育丛书——眼科学》等多部书刊。

  • 2/19易主任每天的工作,除了医生本职的看病人、做手术外,还承担着很多诸如科室管理、科室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业务学习等。因此,他每天都会比正式上班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到单位。从踏进医院大门开始,他就像一支上足了发条的手表,一刻不停地转动着。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像打仗一样”。

  • 3/19正式上班前的这一个小时,易主任用来审查病历。这样,如果有新收入院的病人,他就能第一时间得知病人情况;正在进行住院治疗的病人,他也能知道他们的治疗状态。如果有特殊病人、疑难病例,他还能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情、看管床医生的医嘱是否合理、检查他们对病人的处置是否恰当。一旦发现不妥或需要提醒的地方,他会马上记录下来,待上班后召集管床医生来当面询问。

  • 4/197点58分,易主任麻溜地穿上白大褂,准备前往护士站参与交接班工作。一边穿衣一边顺口念到:着战袍,上战场,打败病魔保安康!狭小的护士站里,医生护士齐聚一堂,依次汇报收治的每一位病人的情况。虽然易主任早已心中有数,却仍听得聚精会神。

  • 5/19将患者情况摸清之后,易主任便开始带着医生和学员们进行大查房。虽说对于眼科而言,夏季是患者就医的“淡季”,但工作量也不小。每到一张病床前,易主任都会亲自查看患者的情况及病历,并给出自己的专业意见。遇到病情复杂的患者,他还会和管床医生一起讨论,认真查看患者的检查报告。只要能对患者有益,能让患者尽早康复出院,他不介意多花时间。

  • 6/19查房中看到这位66岁的女患者,她不慎摔倒后撞伤了眼睛。除了做好外伤处理,易主任还特别提醒医生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病情,并结合年龄等因素,将“患者可能出现青光眼的风险系数提高”这一情况考虑进去,提早预防。

  • 7/19遇到患者的病情不乐观,或是管床医生的处置不太完美时,他会把医生叫出来单独交流。认真聆听年轻医生讲他的治疗思路,并对其进行指导。

  • 8/19刚查完房出来,马上就有前来随访的患者找上易主任,要他帮自己看病、开检查单子。其实,他今天并不坐门诊,但他没有对患者说“不”。

  • 9/1943岁的女老师患了病理性近视眼,2200度的超高度近视及并发症令她苦不堪言。易主任提醒她,病理性近视会加快白内障的发生,如果现在只对她的超高度近视进行治疗,那么以后一旦发生白内障,要进行晶体置换的话,她现在的治疗就白做了。要不要现在就把她当白内障患者对待,节约医疗成本?患者需要考虑,他也需要考虑。

  • 10/19走出治疗室,外面还有一群患者及家属在等着和他交流病情。他不管走到哪里,都很难“脱身”。而不管在何时何地,只要有患者拦住他,递上检查报告,他就会认真地看,认真的给患者一个满意的解答,没有丝毫不耐烦。

  • 11/19处理完随访的患者,又马上开始处理科室里的一些杂务。这中间,片刻间隙都不曾有过,感觉他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人,半点不知疲累。

  • 12/19正感慨时,即将进入手术室进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患者和家属又来找他,想最后再确定下手术的安全性。这台手术的主刀医生并不是他,但他没有推拒,而是亲切地将患者和家属带到手术室外,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白内障手术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三级手术,安全性很高,不用太担心。直到将患者安抚好并送进手术室,他才离开。

  • 13/19忙完,已是中午12点半。易主任匆匆忙忙地回到自己的主任办公室,医院食堂统一配送的盒饭安静地放在办公桌上,已经有些泛凉。他却并不介意,一边大口大口地咽着盒饭,一边在电脑办公系统中查看科室患者的最新情况。

  • 14/19刚吃完饭,本以为可以小憩片刻,却不想又有患者找上门来。他随即穿上白大褂就给患者诊治。他说,病人急切求治是好事,做医生的要理解病人想早日摆脱病痛、重获健康的心情。

  • 15/19午休时间找上门来就医的患者虽不是每天都有,但每天午休时间打过来问病的、问药的咨询电话却是不少的。“因为除了早上上班前和午休这段时间,我很少能有呆在办公室的时候,电话打来我也接不到。”易主任说。

  • 16/19短暂的、并不安稳的午休后,下午2:30,易主任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科室的质控管理会议上,跟同事们讨论科室的医疗质量及服务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地方可以提高,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如何促进科室医疗技术水平获得更大提升……

  • 17/19散会后,易主任换了一身手术的装扮出现在大家眼前。不过,他并不是要手术,而是科室里安排了一堂业务学习,他要亲自出马,手把手地去教年轻医生进行显微镜操作。

  • 18/19眼科的手术,基本都是在显微镜下进行操作的,这对医生的技能要求很高,他们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所以,科室里时常都会开设这样的专业技能培训。易主任说,他自己在参加工作后的整整半年时间都是用来练习使用显微镜的。而后在他近30年来的工作时间里,他对这项基本功的学习和练习也从未松懈过。“二三十年了,我做过数万例白内障手术,做的近视眼手术也不少,最多时,一天就对63名患者进行了近视眼手术,都很成功。熟能生巧,精益求精,没有哪项技能是不需要练习的。”

  • 19/19不知不觉,就忙到了5点半。这是医院规定的下班时间。不值班的同事们都陆续离开了,易主任也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准备下班。他看着摆放在沙发上的照片向记者介绍到:“这些照片,都是我自己拍的。我一直很喜欢绘画、雕塑、摄影,工作后,虽然没什么时间、精力去继续搞艺术,却从未放弃过。其实,艺术是门精细活儿,而眼科医生做的也是精细活儿。所以,当我忙碌、疲累的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我做的不是手术,是艺术。这样,就能使我精神饱满地坚持下去……”【产品执行:龙代明/文案策划:陈琴/责任拍摄:鄢文进】说明:本期为重庆地区投稿。投稿请拨热线:18201599388或发送作品至邮箱:yimai@xyw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