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宝宝舒服地度过手足口病的一周

儿科医生崔咏望

2016-08-22

如何让宝宝舒服地度过手足口病的一周

——手足口病居家护理小贴士

最近崔医生门诊工作的日常就是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简直有点快让人崩溃的感觉,相信不少家有手足口病病娃的妈妈也有同样的感觉吧?面对着哭得撕心裂肺+不肯吃东西不肯喝水+反复高热+不停地流口水的孩子,是不是有一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感觉?如何让宝宝较为舒服地度过这痛苦的7-10天?各位妈妈可以参考一下崔医生多年来对付这个疾病的一点护理心得。

首先崔医生要强调的是,手足口病或者疱疹性咽峡炎在没有并发症的前提下都是自愈性疾病,啥叫自愈?就是不吃药也能好,和感冒一样。

题外话插一句,前两天崔医生接诊了一位妈妈,她得知感冒是可以自愈后简直有瞠目结舌的反应,让崔医生有点错愕,不禁感叹国民卫生科普教育是不是应该放在9年义务教育里面强制实施?这可是受益终身的,起码比奥数来得实际。

言归正传,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以下简称疱咽)一般病程7-10天,前面的4-5天是疾病的高峰期,也就是最难受的时候,口腔痛、发热、甚至有些宝宝会出现上吐下泻的胃肠道症状。虽然前面如此痛苦,但只要熬过这几天且没有并发症的前提下这些痛苦都是可以自愈的,也就是说只要耐得住这个变态大boss的几天折磨,一周以后宝宝就能基本恢复常态了。任何药物(无论打针还是吃药)只能缓解不适,而不能缩短病程的。

所以各位粑粑麻麻心急如焚的心情崔医生非常理解,但是如果诉求希望有灵丹妙药吃了能快速地好起来崔医生只能残酷地告诉你们,目前没有!

如何让宝宝舒服一点地渡过这一周呢?下面崔医生以普通手足口病(疱咽)为例介绍一下护理要点。

第1-2天 (初发期)

刚开始宝宝除了发热、食欲下降、稍微疲倦以外是没有任何其他不适的,既不咳嗽也不流鼻涕,通常很多家长会忽视这个阶段,以为只是普通感冒发热。

护理要点:1、尽量让宝宝在空气流通的阴凉室内休息,愿意睡觉的就多睡觉,睡眠可以补充疾病消耗的体力。

2、体温≥38.5℃的宝宝伴有身体不适,比如头痛、头晕、乏力等等的可以服用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手足口病的发热一般服用退热药后都能暂时退热4-8小时不等。要记住,退热药主要是为了缓解因为发热引起的不适,而不是为了勉强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因为发热其实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有些家长说宝宝发热时像个正常孩子一样,那就不需要急于服用退热药退烧,采取松解衣服喝水等物理降温方式就好了。

3、对于食欲不振的宝宝,我们要持鼓励进食而不强迫进食的态度。我们要接受人体生病了自然会食欲下降的现实。吃点清淡容易消化、品种单一的食物,少量多餐的进食是允许的。要明白,有一种饿叫妈妈觉得你饿。

观察要点:

1、疲倦:是很多儿科疾病的常见症状,但是在手足口病(疱咽)里,疲倦是病情加重的信号。但很多家长杯弓蛇影地觉得孩子入睡了就肯定大问题了,这是错的!!如果宝宝睡醒一觉后精神不错这不叫病态的疲倦。如果睡醒一觉依然昏昏欲睡,这就需要就诊了。

2、呕吐:很多孩子早期胃口不好不想进食,会把吃进去的东西任性地吐出来或者被家长强迫进食后抵触性地呕吐,这都是正常的。如果没有进食下仍然频繁地呕吐就需要警惕了,这往往是疾病加重的标志。

第3-5天 (症状高峰期)

这个阶段宝宝一般热退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剧烈的口腔疼痛、手脚出疹子和因为疼痛、皮疹瘙痒引起性情暴躁、入睡困难、明显厌食。

护理要点:

1、口腔疼痛:这是手足口病(疱咽)在家长眼里的重中之重,因为疼痛所以宝宝脾气暴躁、厌食、入睡困难或者半夜痛醒哭闹。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要求助于布洛芬,很多家长理解不了一个退烧药为啥能止痛。其实这是大家的误解,布洛芬首先的作用是抗炎镇痛类药物,退热只是它的其中一个支线效果。对于在这个阶段疼痛难忍的宝宝可以使用布洛芬,当然,如何使用、在什么前提下使用需要请教儿科医生。疼痛暂时的缓解可以争取到让宝宝有舒适的睡眠时间和短暂几个小时的食欲提升。

2、饮食:这个阶段孩子可能已经不能单单用食欲下降来形容了,往往直接是厌食、拒食。很多家长求助于静脉补液,其实这非常没必要。首先那两瓶孤零零的糖盐水是维持不了孩子一天所需的营养需求,其次口服补液对于宝宝来说才是最安全的。那如何让宝宝吃呢?崔医生建议这阶段鼓励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比如常温下的果汁、白粥、肉粥、肉汤等等。热菜热汤热饭热面条热包子等疾病恢复了才可劲儿上,现在让宝宝的口腔温度低些再低些,低温可以适当地缓解疼痛。

3、皮疹不适:手足口病的疹子通常伴有轻微瘙痒或者疼痛,但这对于口腔疼痛来说是九牛一毛的小事,我们可以用冷毛巾轻轻地按摩皮疹缓解不适,或者以此鼓励宝宝勤洗手,凉水的冲刷可以减轻不适。尽量不要让宝宝搔抓,不然会造成皮肤破损感染。

观察要点:

1、烦躁:很多孩子因为口腔痛或者皮疹痒痛会出现脾气暴躁、入睡困难或者半夜痛醒哭闹的现象,很多家长担心会不会是重症手足口病里面描述的症状烦躁不安呢?现在崔医生告诉你们如何分辨:病态的烦躁不安一般是无目的性的,也就是说哭闹挣扎毫无诉求也不会主动表达自我不适,家长如何哄护都无效果;非病态的烦躁一般有目的性,比如会说口腔痛或者指着嘴巴哭,分散其注意力能获得暂时的安静,比如玩新鲜的玩具和看窗外的风景等等。如果家长实在不懂分辨,可以求助于医生,但是绝大部分家长因为看护经验丰富,还是能分辨出两者之间的不同的。

2、惊跳:相信很多家长带手足口病宝宝就诊的时候都听过这个词语,但90%以上初次得病的家长并不了解什么叫惊跳。崔医生打一个通俗的比方,就是宝宝还是初生婴儿时睡梦中被吓醒后的肢体动作,那就叫惊跳。在手足口病里,惊跳是病原体侵犯颅脑系统的一个标志性前期症状,所以医生会比较警惕和注意。但是大多数孩子因为口腔痛半夜惊醒哭闹一会又继续入睡这不叫惊跳。

第6-10天 (恢复期)

这个阶段宝宝基本不会发热了,食欲也能逐渐恢复了,疹子该出的也出完了。爸爸妈妈们是不是觉得太阳出来了,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的感觉?但是下面几点还是要注意的:

护理要点:

1、因为手足口病娃娃症状消失后在一段时间内还是会有传染性,所以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造成疾病传播;疾病恢复期孩子身体还没有完全复原,请尽量在家或者空气质量好的户外活动一下,不建议剧烈活动或匆忙返校上学引起二重感染或交叉感染。

2、饮食上逐渐恢复有营养、热量高、易消化的食物补充前些日子的营养丢失。但是部分家长矫枉过正,这里依然有一种饿叫爸妈觉得你饿,拼命地给宝宝进食、补营养会加重宝宝脆弱的胃肠道负担,出现疾病后期的腹泻、呕吐。

观察要点:

1、重新出现发热:一般手足口病的发热多数出现在病程的前2-3天,到疾病的后期绝大部分热退,若发热退后再现,需要回医院复诊了解发热原因。

2、咳嗽:今年崔医生临床工作观察发现手足口病恢复期并发呼吸道感染的病例增多,如果热退、口腔不适减轻但是出现咳嗽加剧,需要回医院复诊调整治疗方案。以上所有的护理要点都是围绕普通手足口病(疱咽)的病程特点提供给各位辛劳的宝爸宝妈们参考的,重症手足口病因为病情危险变化快基本需要住院治疗,在医院有医生和护士的专业照顾这里就不详述了。

本文为崔咏望医生的原创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联系微信号WAVER4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