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学进展 > 血液科 > 青黄散治疗MDS案例

青黄散治疗MDS案例

收藏
来源: 2016-08-16 09:52

病例1

郭XX,女,46岁。

以心悸气短、面色苍白1年住院诊疗。

患者始于2006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心悸,就诊于北京某医院查血红蛋白54g/L,白细胞2.8×109/L, 血小板47×109/L,予以叶酸、维生素B12、司坦唑醇、强的松治疗7个月未见明显疗效,外周血象持续下降,需要间断输血及血小板支持治疗。2007年2月查血红蛋白59g/L,白细胞1.3×109/L, 血小板6×109/L;骨穿结果:增生活跃,粒系占27.5%,原粒占0.5%,杆状细胞比例减低;红系占56.5%,中、晚比例增高,可见畸形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淋巴细胞占7%,巨核细胞4个。诊断: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继续使用司坦唑醇,强的松治疗,同时加用环孢霉素A、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共5个月仍未见效,因肝功能受损而被迫停环孢霉素A,因患者不愿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于2007年7月1日来我院住院求治中医疗法。

治疗经过

入院后仍约每周需输浓集红细胞400ml,机采输血小板1袋。因输血小板无效输注,出血现象明显,加用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约3个月,需血量无减少。于2007年11月4日停用一切西药,单纯予以中药治疗,当时血红蛋白65g/L,白细胞1.5×109/L,血小板21×109/。

治疗用益髓青黄散(院内科研制剂),治疗3个月后血红蛋白升至67g/L,白细胞2.56×109/L,血小板35×109/L。治疗6月后血红蛋白102g/L,白细胞3.4×109/L,血小板34×109/L。治疗6月后停服任何药物。2011年7月复查血红蛋白122g/L,白细胞4.6×109/L,血小板130×109/L。患者治疗结束后拒绝骨髓穿刺检查,现血象持续正常至今。

病例2

于某某,女,73岁,于2012年12月24日来我院就诊。

患者于2012年12月因发现血红蛋白逐渐降低5个月,伴全身乏力加重就诊于北京某医院,当时查血红蛋白82g/L,白细胞3.67×109/L,血小板131×109/L,骨髓细胞学检:增生Ⅱ-Ⅲ级,粒系占62%,原始粒细胞9%,原粒以下可见,中幼粒比例偏高,部分粒系胞浆内可见粗大颗粒,可见巨中幼粒及Pelger细胞;红系占29.5%,早幼红以下可见,中晚幼红比值偏高,少数细胞可见巨幼样变及核浆发育不平衡,可见核碎裂、双核及H-J小体,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可见大红细胞;全片见巨核细胞61个,血小板散在可见。骨髓活检示:造血组织容量48vol%,小梁间区红系、粒系增生活跃,红系原早阶段细胞偶见,纤维阶段细胞散在,可见成堆分布,粒系前体细胞区域易见,中晚以下各阶段细胞散在,可见成堆分布,巨核细胞1-2只/高倍,淋巴细胞可见,嗜酸性细胞易见。染色体检查报告:46,XX[20]。融合基因WT1/ABL 6.3%。诊断为“MDS-RAEB-Ⅰ”.间断输血支持治疗。

患者于2012年12月24日至我院门诊治疗,当时血常规:血红蛋白72g/L,白细胞3.94×109/L ,血小板10×109/L。西医诊断为:MDS-RAEB-Ⅰ。予以益髓青黄散单药治疗,患者血红蛋白在服药后前20天经下降至最低值为59g/L,而后开始回升,并脱离输血。至2013年3月血红蛋白100g/L ,白细胞2.66×109/L ,血小板163×109/L。其后随访半年未再输血,多次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在100-118g/L之间,白细胞在2.66-3.74×109/L之间,血小板134-225×109/L,患者拒绝复查骨髓穿刺。

治疗体会

该2例患者仅为用单纯中药治疗成功的典型案例,只有消减恶性克隆,才能恢复正常造血,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目前本人所带领的团队单用中药—益髓青黄散治疗MDS 65例,53%的患者外周血象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突出的特点为对各种类型的MDS均可有效,与化疗药物相比费用低廉,副作用轻微,对西药治疗无效的患者仍可取效。

刘风医师,西苑医院血液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擅长治疗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过敏性紫癜、白血病、贫血、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

关键词: 治疗 MDS 青黄散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