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经源性心肌病(NSC)
1. 一种可逆性心脏功能损伤,表现为心脏射血分数降低,有效循环血量降低。但这并非是由冠脉疾病或心肌疾病引起。
2. 血肌钙蛋白比预想的较低(通常<2.8ng/ml),与心肌功能损伤程度不符。由此可与心肌梗塞鉴别。
3. 可能机制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下丘脑刺激或损伤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由此引起的儿茶酚胺激增主要分布在心脏,从而导致心肌内膜下缺血或冠脉痉挛
4. NSC可能会导致低血压,心脏衰竭,心律不齐等,这又会加重脑缺血。然而由于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并不一定出现低血压。
5.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2天到2周是NSC发生高峰期
6. 危险因素包括高H-H评分(3级以上)、女性、吸烟和年龄。
7. 超过5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心电图改变,包括宽大或倒置T波,Q-T间期延长,S-T段抬高或压低,U波,房性或室性早搏,心动过缓等。
8. 治疗药物包括多巴酚丁胺(SBP<90及低外周血管阻力)和/或米力农(SBP>90及正常外周血管阻力,或患者正在应用B受体阻滞剂),星状神经节阻滞和镁剂也有应用。
二、神经源性肺水肿
1. 神经源性肺水肿是颅内病变导致的一种少见的病理状态,如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大发作,颅脑外伤
2. 病理生理:颅内压力的骤然升高或下丘脑损伤会使交感神经递质的大量释放,导致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压升高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同时,血儿茶酚胺水平激增直接破坏毛细血管内膜,肺泡通透性增加。
3. 治疗措施:低PEEP气道正压通气,控制颅内高压,肺动脉导管十分有益,多巴酚丁胺治疗有效,必要时可以给予速尿。多巴酚丁胺之所以优于α-和β-受体阻滞剂,是因为它不会降低脑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