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ESD技术的进步,与其相关的设备及周边产品也随之不断改进和升级。不过仍有技术和设备改进不能完全满足一线操作人员的需求,这样由一线操作人员的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对配件和附件的改进以及日常使用的工具的引进,成为内镜操作人员的完成技术操作之外的想法的有益尝试,目前已有各种内镜下治疗的“新奇想法”不断涌现出来,其中意义较大的部分大都申请了国家专利。
利用牙线牵引ESD创面的辅助技术就是这些“新奇想法”之一。由于ESD操作中需要视野的空间比较大,而且一旦出血,操作空间过小则很可能找不到出血部位而无法及时止血 。较大创面的ESD对于空间的需求更加的迫切,虽然有隧道技术的诞生,但是仍然觉得不如有能“一只手”去拉开剥离的粘膜窗来的更直接;透明帽的意义也是帮助暴露的空间,但对于过大创面的空间透明帽的作用还是有限的。所以应用辅助配件进行治疗的想法特别的多,尝试的也比较多。
随着这种想法的和需求的增多,对于ESD治疗的辅助方法也涌现出来。如牙线辅助法、重锤-夹子辅助法和弯曲钳辅助法,以及双钳道辅助ESD的出现,甚至有报道机器人辅助ESD的技术,因其过于“高大上”而离我太远,了解不多。双钳道的使用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和容易,需要2名操作人员和护士,操作经验也需要积累。
弯曲钳辅助结直肠早期癌ESD治疗
牙线辅助作为这些辅助方法中的一种,具有方便易用等优点,便于想象和开发使用。最早由台湾教授在2011年应用牙线及滑轮装置在胃内ESD治疗时使用,其目的即是帮助操作人员暴露ESD的目标视野。我国内近几年在上海中山医院开展较多的的牙线辅助ESD治疗技术已经成熟。只需要在钛夹的尾部用牙线打结固定即可,非常方便易用,不需要双钳道。
牙线的材质为韧性和弹性都比较好的塑料,具有不易折断等良好的的牵引线体内应用的优点。近期消化内镜杂志上已经有文章在讨论部分指出,虽然牙线是比较好的辅助ESD治疗,但会有组织损伤的可能,需要在使用时注意这一点。
牙线辅助ESD技术核心即是将开窗的粘膜用钛夹固定,固定的钛夹有连接至体外(口腔外)的牵引线--牙线。这样可以在ESD操作过程中实现按需拉动牵引线帮助视野的显露和控制,给略显弱小的透明帽一个较大的补充和帮助。可以避免因透明帽视野空间过小而“下意识的持续充气”造成意外情况。
牙线在钛夹尾部打结,由于牙线具有较好的回弹特性,一般打好的结不会“反松”,这样打好的结将较短的一端剪段,足够长的一端的牙线经口引至口腔外,由护士或者助手进行性辅助牵引。具体使用时牵引力度,在ESD操作中根据需要或者ESD操作创面剥离面积大小灵活掌握。
将牙线辅助的ESD与普通透明帽下的ESD做个简单对比。从直觉上讲,牙线牵引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第三只手”,使得操作视野和空间扩大,方便了内镜操作同时也就缩短了手术时间,也就减少内镜治疗中的副损伤机会等诸多优势;从数据上讲,动物实验中牙线辅助的ESD的时间明显缩短,与普通ESD时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这种技术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并在工作中积极实践的。
另外牙线辅助ESD操作技术还有一个更大的优点,在ESD术后标本的取出变得相当容易,除了不用额外的取出配件之外,还不会有丢失或者遗落标本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