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原发肿瘤反复进行组织活检有时候并不方便,无论在伦理还是实际操作上均有一定难度,并且可能延误治疗和导致并发症的产生。因此,利用外周血(游离
DNA、循环肿瘤细胞等)建立实时、动态、无创、定量的分子检测体系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上多个研究小组更多的探寻利用外周血游离DNA或循环肿瘤细胞
行全基因组/外显子组分析以指导个体化治疗的可行性。
肿瘤是基因组疾病,故单一基因检测难以满足指导个体化治疗的需要。近期多项研究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分析了血浆游离DNA基因组、外显子组改变与治疗疗效的关
系。循环肿瘤细胞是有关外周血分子标志物研究的另一焦点。其作为完整的、无损伤的肿瘤细胞,能反映肿瘤的转移、耐药、进展等过程。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比较了循环肿瘤细胞中基于血液KRAS突变分析和循环血浆DNA用于预测肺癌原发性肿瘤突变这两种方法来替代组织活检的可行性。
研究人员通过利用cobas4800(罗氏)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检测肺癌患者KRAS突变状态,该技术的原理是在基因组的某些非编码区,一些短的序
列 ( 十几至一百多个碱基 )
可重复多次,并按照孟德尔遗传法则呈共显性遗传。这种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常达十个以上,因此这种遗传标记带有很大的信息量。除了等位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外,还应用于点突变的检测。
通常只需采集病人9ml血标本就可以检测,利用ScreenCell
MB装置捕获循环肿瘤细胞,DNA通过人类组织和细胞DNA提取试剂盒(QIAGEN试剂盒)从循环肿瘤细胞中提取出。通过自定义设计的高分辨率溶解法检
测KRAS基因突变,并通过QIAGEN试剂盒进行焦磷酸测序。
91例接受肺癌切除手术患者中,通过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进行组织活检的18例,通过外周血游离DNA检测的17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47
例。研究发现,以血液为基础检测KRAS突变试验中,外周血游离DNA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97%;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
为86%、38%。
该研究结果表明,以血液为基础的突变试验用于预测肺癌原发性肿瘤基因突变是可行的。就肿瘤异质性而言,与循环肿瘤细胞相比,循环肿瘤DNA(ctDNA)对肿瘤负荷的影响更大,并且更密切说明了肿瘤的突变。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