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赏识教育“让家长知道需要夸孩子,但更多的时候却给予了孩子过度的夸奖,而不自知,长久就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
随着“赏识教育”的兴起,很多家长偏颇地认为孩子就是需要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这样才能让孩子更有自信心。而对于赏识教育的真正做法却知之甚少,而只是人云亦云地无条件地不断赏识孩子:当孩子会搭积木了,家长就说“你真棒”;会系鞋带了,说“你真聪明”;考试考好了,说“你真优秀”;表现让你喜欢了,说“你真可爱”……其实这些都是过度夸奖。
◢无条件的“夸孩子”会为孩子带来的伤害
1) 挫折承受力弱。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看,3-6 岁是保护儿童自信心的关键期,自信心在这段时间建立得怎么样,对小学甚至成年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很多父母经常用尽各种表扬、鼓励的方式,孩子还是常常把“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挂在嘴边。
近来研究发现,挫折承受力弱,居然是家庭误用“赏识教育”的结果。很多父母(老人)为了鼓励孩子,动辄将“真棒”“最聪明”“最厉害”挂在嘴边,一点点好的表现就夸赞不已。
但是,孩子在外获得的信息与此反差极大。他就很容易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自己不但不是最棒的,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差得很远。自信心从此一落千丈。经历教育往往比语言教育来得深刻。关注过多,也是造成挫折承受力弱的又一原因。
备受关注的孩子通常敏感,怕出错,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尝试。
2) 形成虚假的自我认知。如果孩子常常得到的表扬只是“你真棒”,虽然通过大人的表情他也会知道对方高兴,喜欢自己,但具体的原因很模糊。
长期这样概括、过度地夸奖下来,这个孩子很有可能会形成虚假的自我认知,觉得自己聪明、棒、可爱,无论做什么都会赢得夸奖,直到某一天现实会击碎这个神话。届时,孩子的幻灭和挫败是可想而知的。
3)会让孩子变得为得到夸奖而做事,而且是带着“我只要做好了必然会被夸奖”的期待去做事。现实生活会让他很快体会到失望和挫折。
◢ 怎么夸孩子才更科学,更有效?
夸奖代表我们对孩子的成绩或行为表现的认可,它可以鼓励孩子,增加孩子的自信,可以传达我们对孩子的满意和喜欢。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对孩子喜欢,就一个劲儿地夸奖。我们对孩子的认可和鼓励,要让孩子明白我们认可的是什么。
举个例子:
在一次讲座中,一个妈妈问我:“我的孩子三岁就能一个人专心地摆积木摆上30分钟,倒了也不放弃,重新摆。此时,我夸奖他‘你真棒’对不对呢?”我说:“一个三岁的孩子能像你描述的这样摆积木,说明他很专注,能集中注意力,而且很耐心,倒了重新摆。那么我们就具体地表扬这两样:‘宝宝,你做事可真专注,真认真呀!而且你很有耐心,不怕小小的失败,真有毅力。’如果再加上表达我们的感情的话就更完美了:‘妈妈真喜欢或真高兴!妈妈为你感到自豪!’”想一想,这个孩子还很小,通过妈妈具体的表扬,他明白了自己认真、专注、有耐心,明白了这样做事能做成,是让妈妈高兴和喜欢的。他以后很有可能会继续保持下去。
当批评孩子、指出孩子的错误的时候,要严格区分是孩子本人不好、有错,还是孩子的行为以及该行为造成的后果不好、有错。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指出具体错误,不要贴标签,不要借机发泄自己的情绪。其实,表扬和夸奖孩子的时候也应遵守同样的原则:不贴标签,表扬孩子具体的行为或者能力。具体怎么做呢?
1)及时表扬孩子的具体行为,有时可以引申到该行为代表的能力或者性格特征。比如前面的例子:“你很有耐心,不怕小小的失败,真有毅力。”
2)加入我们的感情表达。比如:“妈妈为你感到自豪”。“你开心吗?”等等。
3)除了表扬,记得总结经验,下次怎样做。如果孩子大了,让孩子自己总结。
4)夸奖与认可有时不需要语言,胡撸一下孩子的头,给个拥抱,赞赏的笑容,
都可以。
5)避免过度夸奖,避免在夸奖中蔑视别人,让孩子产生自高自大情绪。
6)很重要但是常常为家长所忽视的一点:态度要端正!夸奖孩子时不要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例如像领导给予评定那样打着官腔说“还不错嘛”;不要采取轻佻的开玩笑似的态度,例如“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你竟然会自己穿衣服了”。
7)可以向旁人讲述孩子的进步,例如给姥姥打电话时特意告诉她,或者在与友闲聊时顺便提到,让孩子“旁听”到你向别人的介绍,会给孩子一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自己,了解家长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寻医问药网-医脉”,版权均归寻医问药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