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学进展 > 中医科 > 心跳剧烈不自安 针灸治疗怔忡强

心跳剧烈不自安 针灸治疗怔忡强

收藏
来源:医学百科 2016-06-15 11:45

很多有心脏问题的中老年朋友或是久病卧床的病人,有时会出现无征兆的心脏剧烈跳动并伴有严重的惶恐感,这就是中医学中怔忡的常见表现。考虑到病人身体虚弱、代谢的负担与服药的冲突,中医可以采用针灸的治疗手段来缓解症状,为疾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好办法。

传统医学对于怔忡的描述不尽然相同,但都以心跳剧烈,不能自安,而又持续不断为主要表现,通常理解为心悸重症。清代医家何梦瑶在总结前人经验与自身经历基础上,写出《医碥》的著作,其中第四卷“悸即怔忡。悸者,心筑筑惕惕然动而不安,俗名心跳。”的描述目前为大部分中医学者所承认。

怔忡的针灸治疗方法

怔忡的常见症状

由于心脏出现器质性病变,平时的活动往往会加重病情,因此患者多喜欢静卧。病人终日觉心中悸动不安,常伴短气乏力,神倦懒言等症,稍劳尤甚。全身情况较重。

怔仲的病因病机

中医根据对发病人群的归纳和症状的总结,可以肯定疾病的性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怔仲多因平素体质虚弱,心虚胆怯,遇险临危,感受惊恐,使心神不能自主,发为心悸。或心血不足,阴血亏损,心失所养,致神志不宁。或忧思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损,不能上奉。或肾阴亏损,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神。或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而发本病。

怔忡的针灸治疗方法

此证与心悸同为一类病,但在轻重上有所差别,治疗时也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现代医学认为由各种因素使中枢神经功能失调,影响自主神经功能,使心脏血管功能异常。或由于忧虑、情绪激动、精神创伤、过度劳累而诱发。
怔仲的针刺治疗

刺灸法

体针:取心俞、郄门、内关、通里等穴为主。心血不足者加膈俞、脾俞、足三里;痰火内动者加丰隆、解溪;水饮内停者加脾俞、胃俞、三焦俞;瘀血阻滞者加曲泽、血海;心神不宁加通里、丘墟;阴虚火旺加厥阴俞、阴交、太溪。

治疗要坚持益心安神、定悸止惊的原则,针刺郄门、神门、心俞、巨阙等穴位。针刺治疗以安神定悸为主,取心包经郄门,心经原穴神门,两穴合用宁心定惊。心俞可益心气,宁心神,配心之募穴巨阙,俞募相配,补益心气,调理气机,以收镇惊宁神之效。此外,心胆气虚可以加上胆俞。心脾两伤配脾俞。心肾不交则扎肾俞、太溪。心阳不振刺膻中、气海。心脉痹阻搭配血海、内关。操作时用毫针刺,补虚泻实,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怔忡的针灸治疗方法

穴位注射

水针:取内关、心俞、郄门、厥阴俞,每次选1~2穴,交替使用。用丹参注射液,每穴注射0.5~1.0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选穴参照针刺法穴位。注射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ml,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耳针法

耳针:取心、脑、下脚端、神门、小肠等穴,给予轻刺激。

选穴包括交感、神门、耳背心等位置。治疗时用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亦可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怔忡(心悸)的预防

此病在临床上常因久病迁延不愈导致心中剔剔不安等症状,常见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在平常,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大喜大悲,及时检查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等相关检查,发生以上症状应及时就诊,避免贻误病情。

对于中医心系疾病,治疗时要遵循静养为先的原则。待情况好转后再逐步加强运动,避免因为急躁使身体陷入更大的麻烦。

关键词: 心脏 针灸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