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或综合征,是指末梢血液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由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此三项正常值国内外均有差异。因为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二者与红细胞压积不一定平行,故临床多以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作为衡量有无贫血的标准。须指出的是,由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与血容量有关。例如在血容量减少时(脱水),虽然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是正常,但可能已有贫血。此时单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就不能反映贫血的真实情况。
发病机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尤以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临床主要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故又称为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
小儿常见的贫血是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
(l)小儿先天储铁不足。
正常足月新生儿从母体获得的铁足够其生后3~4个月的造血需要。但早产、双胎、胎儿失血以及母体患有缺铁性贫血等,均可使小儿储铁不足。胎儿期从母体所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三个月为最多。正常足月新生儿体内贮铁量约为25''0~300毫克(平均60~70毫克/公斤)。贮存铁及出生后红细胞破坏所释放的铁足够出生后3~4个月内造血之需。如贮铁不足,则婴儿期易较早发生缺铁性贫血。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早产或双胎致婴儿出生体重过低,以及从胎儿循环中失血(如胎儿输血至母体或输血至另一同胞孪生胎儿),都是造成新生儿贮铁减少的原因。出生后结扎脐带的时间延迟一些,并用手将脐带内血挤净,可使新生儿多得75毫升血或35毫克铁。
(2)铁摄人不足。
新生儿的饮食主要为人乳或牛乳,而人乳和牛乳中含铁量均较低,单纯用乳类喂养而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贫血。人奶和牛奶含铁量均低(<0.21毫克/分升),不够婴儿所需,如单用奶类喂养又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食物中菠菜含铁虽较多,但吸收较差,大豆为植物中含铁较高且吸收率较高的食物,故可优先选用。肉类中铁的吸收率较高,而蛋类中铁的吸收率在动物类食物中较低。由于长期腹泻、消化道畸形、肠吸收不良等引起铁的吸收障碍时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快。
婴儿期生长发育迅速。3~5个月为初生时体重的2倍,1岁时为初生时体重的3倍,若是早产儿则体重增加更快。由于体重的增加血容量也迅速增加,这时容易发生缺铁,引起贫血。
(4)铁的丢失过多。
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铣比成人多,由皮肤损失的铁也相对较多,若出现对蛋白过敏而发生小肠出血,则失铁更多。此外,一些疾病如慢性腹泻、肠套叠、肠、息肉等都可增加铁的消耗而引起贫血。
注意:小儿贫血并非因为单纯吃不好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孩子吃得不好,营养跟不上,是造成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可如今食物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家庭经济也越来越好,给小孩吃的都是拣贵买,而缺铁性贫血仍时有发生,这是食物结构出现了问题。
足月儿且用母乳喂养的孩子体内储存的铁一般能够满足半年的生长发育,之后就需通过辅食添加来摄取铁。而含铁丰富的食物包括瘦肉、猪肝、冬菇、木耳等,只有多吃这些食物,才能保证铁的摄入量。然而,不少孩子等到十个月、一岁才开始添辅食,错过了学习咀嚼的最佳时期(八到九个月),要把不良饮食习惯纠正过来相当难。小孩如果老是不愿意吃饭菜,铁的补充跟不上,贫血就很容易发生。“何况不少孩子还有偏食的习惯,加上广东人光喝汤不吃渣的错误观念,都会影响对铁的摄入”。
早产、疾病也会造成小儿缺铁性贫血。前者是因为胎儿的铁储存主要集中在怀孕后期的3-4个月,太早出生会使体内铁储存低,而后者或是因为铁丢失太多,或疾病影响了胃肠功能从而使铁吸收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