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学进展 > 血液科 > 多发性骨髓瘤常见并发症中医辨治

多发性骨髓瘤常见并发症中医辨治

收藏
来源: 2016-06-07 14:16

1.溶骨损害  溶骨损害是本病常见并发症,骨痛、骨质疏松为其主要表现,致病之脏责之于肾。《医经精义》云:“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肾之合也,髓者,精之所生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骨髓瘤多发于老年人,女子“七七”和男子“八八”,肾气虚衰,骨失充养,加之痰瘀毒邪乘虚流注于骨,搏结于内,胶结不散,致骨痛不适。临床表现虚实夹杂,临症当辨清症候特点。如为肾虚,辨清阴虚阳虚。偏于肾阳虚者选用温肾补阳之品,如附子、巴戟天、菟丝子、肉桂、杜仲、补骨脂、肉苁蓉、鹿角胶、仙灵脾等药物;偏于肾阴虚者应选用滋阴补肾泻热之品,如生熟地、枸杞、鳖甲、山萸肉、山药、丹皮、女贞子、旱莲草、地骨皮;血瘀症状明显者加用活血通络药物,如桃仁、红花、鸡血藤、赤芍、丹参、血竭、炒五灵脂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痰浊阻络加用祛痰通络药物如橘红、半夏、白芥子、山慈菇、天南星、胆南星、全蝎等。各型均可适当配伍强筋壮骨之品,如牛膝、川断、桑寄生等。
2.肾损害  肾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严重并发症,约占骨髓瘤患者的20%,如单纯化疗,患者生存期一般少于2年。肾精亏虚是其根本病因,肾虚失固,统摄失常,精微外泄,与肝脾亦密切相关。正气本虚,加之痰瘀毒邪壅滞于内,致使水道失调,气化失司,浊毒内生,加重肾脏损害。临床表现虚实夹杂,治疗较为棘手。治疗之法为扶正祛邪,扶正当以补肾为主,兼以健脾益气、养血疏肝。祛邪以祛痰通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法。临证根据邪正虚实、标本缓急的不同,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当疾病初期,正虚邪实,正气损伤不明显,当以祛邪为先,邪去则正安,此时不可过用补益固摄之品,以防留邪之患。如痰瘀痹阻者,治疗以祛痰化瘀,通络止痛为主,加用健脾补肾的药物,使痰瘀去,经络通,气血得生,脏腑分清泌浊功能得以恢复。方中活血化瘀药物可有效的改善肾脏微循环,调节免疫,减少尿蛋白的排泄,改善肾功能。如蛋白尿经久不消,缠绵难愈者,加益母草、泽兰益肾活血,利水消肿。热毒炽盛者以清热解毒为主,热毒去,营血宁,脏腑功能恢复。伴有血尿者,可加用白茅根、藕节、大小蓟、仙鹤草、茜草等;尿素氮、肌酐升高者可加车前草、扁蓄、石苇、大黄等。病久耗气伤精,日久及阳,或失治误治之后耗伤气血,出现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脾肾阳虚等证,治疗当以扶正固本为主。治肾之要,本着阴中寓阳、阳中寓阴的原则,常用补肾药物有怀山药、何首乌、女贞子、旱莲草、山萸肉、紫河车、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桑椹子、枸杞子、补骨脂、锁阳等,蛋白尿经久不消者加用桑螵蛸、芡实、金樱子、玉米须等。脾肾阳虚者预后不良,正气不足,命门火衰,治疗应本着命门之火,缓缓图之的原则,多用仙灵脾、巴戟天、杜仲、肉苁蓉、菟丝子等温润补阳之品,大辛大热之品应中病即止。肌酐、尿素氮升高的患者慎用鹿角胶、龟甲胶等药物。气血不足者常伴有气虚血瘀之证,故常应用活血养血之品,如丹参、当归、赤芍、鸡血藤等,配伍黄芪、党参,使脾气健运,气血得生,得以济养先天,使肾气充沛,统摄有权,精关得固。此时可重用黄芪至60g~100g。同时配合川芎嗪注射液、黄芪注射液静点,诸药合用可有效的改善肾脏微循环,清除蛋白尿。
此外,中药灌肠对肾衰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基本药物组成为大黄30g、煅牡蛎30g、黄芪30g。热邪明显者加公英、黄柏等;血瘀明显者可加泽兰、丹参、益母草;脾肾阳虚者可加用炮附子,大黄减量应用。有痔疮、肛门疾患、大便失禁的病人不宜应用灌肠,极度虚弱者慎用或禁用。

关键词: 中医辨治 多发性骨髓瘤并发症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