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人们和水的亲密接触越来越频繁,洗澡次数增加不说,喜欢游泳的人也迎来了畅快时光,可是水不小心进入耳朵,容易引起中耳炎,相信不少人都有这个担心。
的确,中耳炎不可小觑,不重视还真不行。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黏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果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慢性中耳炎常见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 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症状。 慢性中耳炎感染发作缓慢,但破坏性很大,能够造成永久性伤害。发病时耳中会不时流出灰色或黄色的脓液。你会丧失一部分的听力,感染时间愈久,听力丧失得愈多。因此,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感染到了晚期,它可能会扩散到耳后乳突骨上去。如果乳突受到感染,患者可能需要接受乳突切除术的治疗。在治疗无效的罕见情况下,耳骨可能受到损伤,造成永久性的耳聋。 中耳炎有化脓性与非化脓性两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又有单纯性,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三种。非化脓性和单纯性化脓性中耳炎,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不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但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两种可发生各种并发症,如果是颅内合并症就有危害。 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之所以会发生并发症,是因为中耳的顶壁称为鼓室盖,鼓室仅借此薄骨壁与颅中窝大脑颞叶分隔,乳突后壁又借乙状窦骨板与小脑相近,这两种中耳炎具有侵蚀,破坏骨质的因素,一旦骨壁腐蚀,感染可经此进入颅内,引起脑膜外,脑膜,脑实质的炎症,局限形成脓肿。
预防慢性中耳炎的方法:
1、洗澡或游泳时耳朵内如果进水,可能容易滋生细菌,若已进水时,可以用棉棒清洁,但深度不要太深。
2、曾经发生过中耳炎的人,容易再度复发,自己要避免感冒,一旦感染到感冒或中耳炎,应找合格医生治疗。
3、家中如果有人抽烟、擦油漆或点香时,应该保持空气流通,这样可防止上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而引起肿胀。
4、要保持耳部干燥、清洁,用棉花棒将耳中分泌物擦掉。
5、要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按时作息,保证睡眠;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6、老人住房应通风透光,保持空气洁净及适宜的温度湿度。饮食上注意营养,常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预防感冒。
7、擤鼻方法要正确,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侧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防止鼻涕进入中耳。
8、得了中耳炎应及早到医院接受正确治疗,防止转化为慢性中耳炎。
9、感冒后应当注意擤鼻的方法,即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吹气,对侧鼻孔的鼻涕即可擤出。一侧擤完,再擤另一侧。或者将手帕、卫生纸放在鼻前方,不压鼻孔,用手轻轻扶放在鼻两侧,只是用力由鼻孔向外吹气,将鼻涕擤在卫生纸或手帕中。
(耳鼻喉头颈外科 尹凌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