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证分型和变证、兼证相结合 结合现代医学淋巴瘤分类及临床特点,我们按中医四诊分析总结恶性淋巴瘤的中医证型,可以看出,寒痰、痰浊、痰瘀、痰热、痰毒等病理产物是恶性淋巴瘤发病的关键,而邪盛正虚的本质最终影响疾病的转归。因此,临证时以上辨证分型中不能悉数涵盖,对复杂证型,应细分对待。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多采用放、化疗,基于此的变证、兼证分析,可使中医治疗变得更加系统和灵活,分期论治,可起到良好的减毒增效作用,使中西医能有机结合。如在放疗期间,可给予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方药,如清热地黄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化疗期间恶心呕吐明显者,可给予益胃生津降逆止呕之益胃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化疗后见面黄、倦怠乏力,手足心热者,为痰瘀内阻,药毒耗伤气阴,可给予我院参芪清热颗粒或贞芪扶正胶囊益气养阴。
2、化痰消瘀为祛邪之关键 朱丹溪曰:“块乃有形之物,痰于食积死血而成也”。痰凝血瘀,相互胶结,渐积肿核,遂发恶核。并且恶核变证兼证繁多,可伴痰浊湿盛见身重、鼓胀、悬饮;可伴邪热炽盛,见高热惊厥;可伴湿热内蕴见目珠身黄;痰瘀交阻于皮肤可见肌肤黝黑、甲错、脱屑;痰瘀结于胁下成癥瘕;瘀阻致血行脉外可见出血;瘀阻清窍可致头重、头痛。结合病机,痰瘀的消除是治疗的关键,其治疗重点应从痰入手。早期可用化痰散结之药,如白芥子、半夏、商陆;随病情进展,肿瘤渐大,质地趋坚硬,治疗可侧重软坚散结之品,如夏枯草、猫爪草、海藻、昆布、穿山甲、土茯苓等;病程日久,痰毒内阻化热,此时可在软坚散结基础之上加用清热解毒之剂如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上柏、山慈菇、黄药子等。恶核之痰瘀互结者临证多见,瘀久胶着,一般发表攻里、扶正补虚难有建树,故在恶核治疗中,联合破血消瘀,溃坚散结方药,方有奇效。
3.扶正驱邪相结合 《内经》有云“阳化气,阴成形”,多数患者就诊时一般其病已久,通常虚损较甚而瘤毒亦深,医者不可仅仅考虑有形之肿块,不细审病机,重用化痰散结消瘀攻伐之剂,导致虚损更重,“阳化气”不及加重,形能转换进一步失衡,则“阴成形”的病理产物的堆积愈演愈烈,而犯“虚虚实实”之戒。以带瘤生存及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治疗终点已经在现代医学体系中愈发凸显,中医扶正驱邪理念变的意义深远。基于“阳化气”的原理,常使用健脾补肾法、益气生血法、疏肝健脾法、行气化痰法、温经通络散结法等治法,紧扣正虚邪实的本质,通过扶正,使正虚得到缓解,正气充足则有利于驱邪,故扶正为主,驱邪为辅。然痰瘀毒邪顽固,不易除净,是恶性淋巴瘤复发难治的根本原因。因此,除邪务尽,防止死灰复燃,所以在病情缓解及巩固治疗期间,可以中药缓图,纠正“化气”不足的同时,可适量温化寒痰、散结解毒,渐消之,以清除余邪,此时扶正祛邪并进。
4.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 我国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的相对构成占所有淋巴瘤的21.38%,以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最为常见,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淋巴瘤类型之一,患者常有鼻塞、鼻出血、坏死疼痛等症状,在鼻部肿瘤局部,可选用六神丸或云南白药外敷,以清热解毒、止痛止血。对腹部癥瘕伴疼痛者,可给予西黄丸局部外敷。对局部淋巴结肿大者,可给予赤小豆25g、猪牙皂角25g、硝石25g、黄柏25g、木鳖子25g研磨成末,蛋清调敷局部,日1次。